体魄就该“野蛮”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7日14:30 新民晚报

  调查显示,近20年来,我国青少年高了,胖了,但身体却“虚”了,现状令人担忧。近日,我们请来不少嘉宾对此“会诊”,他们一致认为,对这一问题必须重视,当务之急是:怎么才能让青少年赶紧“动”起来?

  体育成绩与考试升学挂钩:把孩子赶到操场上去

  主持人:前几天我遇到一个老同学,我们俩聊天时说起,当年我们上中学时,每天都要做眼保健操、课间操;上了大学,除了体育课外,每周还有3天要晨跑,有老师紧盯着记考勤,没法偷懒。不知道现在的学生,还有没有这些“强迫性”的锻炼任务?

  廖文科(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实在,实际上我们也意识到,目前,仅靠呼吁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一些“硬”措施把孩子们赶到操场上去。国家已经有文件要求,中考要考体育,但目前在各地占的分值不一样。教育部也有明确要求,将来在中考时要增加体育成绩的权重,比如说原来是15分,要增加到30分,原来是30分,可以增加到40分。今后还将规定,如果某一省区市连续3年学生体质下降,将削减它的高考招生计划。还有一些问题也在考虑中,比如,一个高考考生如果体育成绩很优秀,同等条件下也许可以考虑优先录取。

  主持人:体育成绩与中高考挂钩,当然是一项再“硬”不过的措施了。不过,听您这么说,我有一个顾虑,也有读者提出过类似的疑问,体育考试会不会演变成新的“应试教育”?因为在郑州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据我们了解,今年,河南省对中招再次改革,体育成绩要重新计入中考分,结果,最近“突击锻炼”的学生剧增,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学生受伤。

  廖文科:你说的情况我也了解一些。现实情况就是这样,考试可能是最有效的“指挥棒”,如果没有硬措施,问题恐怕会更大。当然,我们不希望它演变成“应试教育”,那是违背初衷的。希望学校注意抓好日常的体育课程,希望家长、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不要“临时抱佛脚”。青少年的活动时间主要在学校,让孩子们“动”起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是最好的抓手。

  转变“审美眼光”:让体育运动快乐起来

  主持人:我记得我们小时候,除了在学校里上体育课外,放学回家后,经常和邻居家小伙伴一起玩各种游戏,跳房子、踢毽子、跳皮筋……常常玩得满头大汗才回家。现在这些传统游戏好像都见不着了。

  周琴璐(北京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传统游戏越来越少见,的确是个遗憾,这和人们逐渐搬进高楼有很大关系。传统游戏好处很多,它比较简单,不需要很大场地,也不需要多少花费,在身边就能开展。一些传统游戏不仅能促进身体锻炼,还能培养孩子们与人交往的能力,潜移默化地塑造协作精神,作用是那些现代游戏不能比的。

  我国有好几代人都从传统游戏中获益良多。为什么?因为游戏中有乐趣,忘不了!这也提醒我们,要想让孩子们自觉“动”起来,“快乐”恐怕才是最大的拉动力。如果一个人能在运动中体会到快乐,相信他对体育绝不会抵触反感。我建议,学校在体育教学中也要尽量加入“快乐”因素,避免枯燥乏味。

  管杰(北京十一学校副校长):这个观点我赞同,“快乐体育”的确很重要。我们学校一直很强调体育和课业和谐发展,强调人人体育,强调大众体育,强调愉快体育。我认为,体育教学要着眼于发展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体魄和精神。我们不是要在中小学生中培养出多少体育一级、二级运动员,我们是要培养健康快乐的孩子。

  周琴璐:“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这是毛泽东主席的著名论断。对“文明其精神”,人们毫无异议,而对“野蛮其体魄”,可能并未广泛认同。我认为,应该转变人们的“审美眼光”,树立以体育锻炼为时尚、以身体强健为荣的审美观,让运动成为一件很时髦的事情。

  人民日报(袁新文刘莉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