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海外巡回辩论队选拔赛清华69号选手陈源简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8日01:29 中央电视台
陈源
教育背景 就读院校:清华大学 就读院系:新闻与传播学院 年级:大三 第一学位:文学学位 第二学位:经济学学位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 良好 国语:标准 特长 组织能力、演讲、辩论、轮滑 个人简历 小时候,辗转各地 1995-1998年 在湖南衡阳衡东县城关二小就读 1998-2004年 在湖南衡阳衡东县一中就读 2004至今 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就读 奖励情况 1、2005年,获得“好读书”综合一等奖学金 2、2006年,获得《南华早报》优秀奖学金(综合一等) 老班说,现代社会最重要的就是show出你的符号。我承认,这句话非常正确。所以,与其说简历,不如说我在再现一个真实的自己。 来自湖南,浪迹北京,这就是我;穿梭校园,往来人群,这就是我的生活。 我一直坚定地生活,单纯地为着自己的理想;我也一直单纯地活,坚定地为着自己的理想。 我,陈源,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里的典型+非典型学生。 一、典型学生 说我典型,因为我以前做了并在继续做着清华好学生做的一切:看书,做作业,上自习,做研究。 我喜欢看书,小时候的最爱就是爸爸的大书柜,大学后的最爱就是清华看上去旧旧的图书馆;我喜欢自习,自习室的气氛让我陷入极端的安定和宁静,自习室的窗子让我觉得生活很明亮也很干净…… 我享受看书、学习时探索未知领域的新奇和兴奋,我在乎这种过程的刺激和充实却不在乎结果的成功或者失败。正如这次的辩论赛,我欣赏过程不评价结果。 说我典型,还因为我身上有着清华好学生的一切符号:奖学金,学生工作,还有政治身份。 1、我进校之后一直拿着国家综合一等奖学金,因为成绩拔尖。 (1)2005年,获得“好读书”综合一等奖学金 (2)2006年,获得《南华早报》优秀奖学金(综合一等) 2、我进校之后曾在不同地方担任重要的职务,直到开始修经济学双学位。 (1)清华大学学生科协宣传部部长 (2)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团委学术组组长 3、最后,我还是高中生党员。 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记忆中对于喜欢的学习总是只有美好的记忆,太过顺当的升学过程就这样把我送进了清华的大门。本着尽力而为的心态努力学习的结果就是现在学分绩的第一第二,得出一个结论:其实大家的智商差不多,我,抑或是人们传说中的那些“神童”。 也正是选择插柳而不选择栽花的心态让我闯入了十强的决赛。认同某人的一句话:清华的伟大不在于选了十个人去PK,而是有无数组十个人在焦虑着祖国和民族前进的方向。无论谁胜出,希望他们能践行这次“为国是谋,为中国策”的辩论主旨。 二、非典型学生 说我非典型,因为我的外表,因为我每天的生活轨迹。 走在清华校园,初识之人最常问我的一个问题是:“你是美院的吗?”包括那天辩论赛的报名,帮忙的实习生姐姐很真诚地这样问道。 从来不关注正常的清华女生应该看上去是怎样,我有我风格,我有我喜好。 我喜欢看上去野野的衣服,我喜欢扎歪歪的独角辫,我喜欢大大的耳环;我还喜欢酷酷的吊带,我还喜欢莫明其妙的手镯,最重要的,我还喜欢黑色的指甲油,呵呵。 用马哥的话说,走在主干道上隔着两百米就能认出来那绝对是我。很好,我喜欢。 我的生活分为泾渭分明的两部分:学和玩。 我从来不相信学习累了就没精力玩了,对我而言,这是不可替代的两部分。学习累到趴下,但是玩的精力如果没释放我还是会憋得很难受。而说到玩,偶跟周围本分的清华学生玩得最不同的,应该是泡吧。 很多人告诉我,我看上去不像清华的。我通常会反问,清华的为什么不能看上去是我这样?曾经听过很多人拿清华女生和其他学校女生比较,说她们不够青春不够时尚不够风情万种。但是当出现不同于他们刻板印象中的清华女生时,他们又开始质疑这种不同是好是坏。强烈的反讽。 三年前当一个接受了六年方言教育的湖南女生站在清华的大门前的时候,她害怕自己的口音她害怕面对大众她害怕陌生的一切。在这个园子里,她第一次说普通话,她第一次说英文,她第一上台做展示,她第一次当主持,她甚至第一次参加辩论赛。她就是我,我就是她。 如果是三年之前,我会说:“不可能。”但是现在,我会说:“Impossible is Nothing!” 我就是我,我有我独一无二的符号。 我叫陈源,我来自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 我喜欢学习,我喜欢传统的精粹;我喜欢时尚,我喜欢现代的精华。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