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今:名人背后的剧作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8日02:25 大众网-齐鲁晚报

  李炳今—一个为群众创作欢乐的人,济宁戏曲艺术研究所主任,济宁戏剧家协会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剧作家。经他创作编剧的戏曲曾数次获国内大奖,刘士福表演的《人祸》获得全国曲艺牡丹奖,李新花表演的《桃花扇》获得全国戏曲梅花奖,他的作品多次荣获省艺术节和省精品工程奖、曹禺戏剧剧本奖、田汉戏剧奖等奖项。

  在济宁,李炳今不如李新花、刘士福等名人名家让人耳熟能详,但他甘当幕后英雄,决定为戏剧服务一辈子。

  从民办教师

  到剧作家

  25日,记者来到李炳今的家中时,他正在紧张地伏案劳作。

  今年55岁的李炳今出生在鱼台县一个贫困家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高中毕业后回乡做了一名民办教师。李炳今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并没有受到戏曲熏陶,走上戏剧创作之路纯属偶然。

  李炳今上高中时对文学格外有灵性,所写的作文不时在报纸、杂志上发表。在做小学民办教师期间,由于多次发表诗歌散文,被县里领导看中,调到鱼台县文化馆工作,并负责主编县里的刊物《湖滨文艺》。

  后来李炳今被邀请为鱼台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创作戏剧剧本。虽然当时月工资只有十几元,但生活的艰辛丝毫没有影响李炳今对戏剧创作的痴迷。李炳今的老伴告诉记者,由于“文革”期间唱的都是革命样板戏,炳今无法从事个人戏剧创作。1979年,古装戏解禁后,李炳今生平第一次接受“写大戏”的任务。他按照要求创作了一部连台本历史剧《隆庆走国》。为了使创作思路不受干扰,李炳今把自己关在屋里整整一星期,不分昼夜地写作。写完后,当一位朋友来访,李炳今跑去开门时,竟然一头栽倒在门后。医生诊断后告诉他,由于长期紧张地脑力劳动致使神经衰弱,需要减轻精神负荷。

  李炳今说,让他兴奋的是,该剧本生、旦、净、丑俱全,且人物关系搭配较好,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富有悬念。“这部戏就相当于现在的连续剧,演员们一口气把五台戏唱下来,引得观众场场爆满。当时我有很大的成就感。”李炳今回味过去无限感慨。他说虽然这部戏的创作水平无法和自己现在的任何一部戏相比,但却是让他这辈子记忆最深刻一部戏。这部戏演出后,鱼台县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改为鱼台县豫剧团。他们到安徽萧县、砀山演出时,戏院的大门经常被挤破。这部戏也成了剧团的“看家戏”,不仅剧团活了,剧团演的节目还成为当地最受欢迎的节目。

  剧团每次下乡演出,他都要往包里塞进几本中外文学名著及戏剧创作理论方面的书,一有时间,就如饥似渴地阅读。

  1983年,意识到自己知识匮乏,带着对艺术的渴求,李炳今到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进修学习。一年半后,考入山东艺术学院戏剧系编剧班。在这里,他和同班的7位同学以及表演系的10位同学一起创作表演。记者在李炳今的大学演出照片中发现,当年一起排演节目的同学中有倪萍和徐少华。

  扎根沃土

  繁花似锦

  1987年,李炳今在省级刊物上发表大型话剧剧本《假如花是红的》,他认为,这是自己真正意义上开始戏剧创作。1992年调入济宁市戏曲创作研究室,担任专业编剧。自1990年以来,先后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发表或由专业剧团演出大型戏剧作品,主要有《父父子子》、《鹊桥误》、《七巧板》、《立交桥》、《末班车》、《红男绿女》、《孔尚任》、《桃花扇》、《托起夕阳》等十余部(集),小戏、小品等其他作品200余件,多次获省艺术节、省精品工程奖。其中《红男绿女》获中央电视台戏曲电视剧奖;大型现代戏曲《末班车》、《托起夕阳》分别获第七届、第十九届华东“田汉戏剧奖”,新编历史剧《孔尚任》获第十五届中国“曹禺戏剧奖·剧本奖”,该剧目在国庆50周年时应文化部邀请进京展演。

  担心创作

  后继乏人

  目前李炳今花费三年时间创作的《运河老店》已收笔。他最大的希望是该剧本经过排演后能参加全国文华奖剧目角逐,并获得大奖,这样他就感到自己的创作人生十分圆满了。

  记者还得知,由于戏剧创作枯燥乏味,古装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很少有人再愿意继承学习,因此目前济宁戏剧剧本创作面临后继无人窘境。意识到这一处境后,李炳今到人才市场等了5年,最终也没发现戏剧创作专业人才,后来他找到4名文学专业本科学生,从零开始,带领他们学习戏剧创作。他希望济宁的戏剧创作能够重新激发活力,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文/图 本报记者 贾红梅 曾现金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