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熊猫爸爸”永远的动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9日06:09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简历:四川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林业局卧龙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先后获得国家林业局“大熊猫奖”和“林业科技进步重要贡献奖”、建设部科技进步成果奖、省第二届创新人才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奖项。

  感言: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无论在多么艰苦的条件下,只要持之以恒,总会取得突破。

  ■本报记者张元忠实习生王娟春天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峰峦重叠,郁郁葱葱。“真是一个好地方。”记者感叹。张和民说:“如果来休闲度假,卧龙是一个不错的地方,要是长期生活在这里,你一定受不了寂寞。”

  然而,在这个外人“受不了”的地方,张和民一呆就是24年。

  1983年,大学毕业的张和民自愿来到距成都130公里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初来乍到,保护区就给了他和一同分配来的大学生一个下马威:一场暴雨、一场大雪就使卧龙多天与外面的世界绝缘,吃不上菜,也看不成病。此后10年间,先后有110名大学生分到卧龙,到如今只剩6位。张和民就是其中之一,其实他也苦闷过、彷徨过,但最终坚持下来。他说,大熊猫是他生命中永远的动力。

  大熊猫繁殖总在春寒料峭季节,张和民和同事们站在墙头观察大熊猫的行为,常常一站就是好几个小时;大熊猫产仔了,更是整夜守候在幼仔身旁,遇上病重的熊猫幼仔,经常连续72个小时不离半步。

  24年来,张和民带领研究团队攻克了圈养大熊猫“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三大难关,使研究中心大熊猫圈养种群数量由1991年的10只发展到了如今的119只,使卧龙成为全国大熊猫数量最多、最具活力的地方。

  张和民常说,“大熊猫就像孩子,要像对待孩子那样爱护它。”一次,他在研究中心教大熊猫英英爬树,英英突然发脾气,回过头来照着他的左小腿狠狠咬了两口。当时,张和民完全可以用培训棍打它让它松口,但他就是下不了手。鲜血浸湿裤腿,袜子嵌进肉里,这一咬让张和民在医院里躺了整整3个月。

  在家人看来,张和民却有点不近人情:基本没有星期天和节假日,妻子常说自己“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儿子由外公外婆带大,他几乎没时间好好陪过儿子。

  但张和民说:“献身科学研究就没有权利像普通人那样活,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乐趣。”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