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贫困生更多的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9日06:22 都市快报

  

怎样给贫困生更多的机会?
郑奇峰正在学车,非常忙。学子档案:郑奇峰,杭州淳安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目前留校当老师。

  我去年毕业后,留在北大化学学院当老师,和另一个同事一起负责学院的学生工作。我选择的是2+2模式,就是当两年老师,再读两年研究生。

  进入大学后,我曾度过一段迷茫期。高中时目标很明确,就是考个好大学,但进了大学后,突然挺迷惑: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我是从小城镇走出来的,不像一些大城市的孩子,有着很强的人生规划意识,一进大学就很注重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

  大一、大二时,学习有些松劲,有时也会逃课玩电脑,晚上熄灯后和同学侃大山,经常一侃就到凌晨,早上上课都无精打采的。

  大二第一学期,我的成绩属于中游偏下,加上不吃早饭,还经常闹胃疼。我对自己说:再这样下去不行了。后来,我克制自己不参加寝室卧谈,每天准时睡觉、准时吃早饭。我用这种方式,走出了这段迷茫期。

  现在想想,当时最大的遗憾就是缺乏一个正确的引导。而我现在工作的最大意义,就是把以前遇到的困惑、得到的经验告诉给学生,让他们少走些弯路。

  北大有不少贫困生,我自己当年也是。但北大比较注重对贫困生的心理辅导,比如我们不使用贫困生这个称呼,而是叫优秀学生。贫困大学生中自卑和有抑郁倾向的人不在少数。18-25岁正是一个人心理成长最关键的时期,如果刻意去强化贫困生的符号,很容易在他们心理上留下一辈子的阴影。

  另外,贫困生还面临着锻炼机会少、动手能力差的问题。举个例子,北大有个模拟联合国社团,每年会组织学生去哈佛、斯坦福等世界知名高校交流,大学生们扮演各个国家的外交官,模拟联合国会议的形式,辩论、表决。但参加这个会议,一些费用必须学生自理,大约一万多元,这让很多贫困学生望而却步。

  这些学生已经因为贫困失去了很多机会,北大有责任为他们多创造些机会,这也是我现在思考比较多的问题。

  作为一名受助者,我对利群阳光助学活动一直心存感谢。它在社会上形成了强大的公益助学氛围。在北大,一些同学知道我的经历后都很惊讶:利群阳光?我们那儿怎么没有?家乡企业的善举,让我这个浙籍学子也感到很自豪。但我也有个想法,就是贫困生不应被贴标签,企业在做公益活动的同时,同时又能尊重孩子的想法,保护好孩子的心灵,这是将来应该更多考虑的。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