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对话:三通直航是台商最迫切愿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01:40 新京报
新京报对话:三通直航是台商最迫切愿望
张汉文接受媒体采访。资料图片黄少毅摄

  

  本报讯(记者徐春柳)台企联成立之后,首任会长张汉文奔波于东南沿海,这两天又回到北京,参加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虽然年近七旬,但张汉文依然精神矍铄,他说这得益于自己多年的锻炼。昨日,记者在北京饭店专访了张汉文先生。

  

新京报:东莞的台商们都叫你“张老爹”,是因为你年纪大吗?

  张汉文:(笑)因为在协会时间久了,做了很多事,也常常帮大家,再加上年纪大,大家当我一家人,所以就叫“张老爹”了。

  新京报:作为东莞台商的代表,你是“台企联”组织的主要发起人,当初提出成立台企联,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呢?

  张汉文:两年前,我们就提出了要成立中华台商总会。因为现在台商越来越多了,每个地区的协会有一百家,有为了整个这一百家台商服务的市场。大家有时在地方上碰到的难题,其实每个协会都碰到过,但不会相互去沟通交流。各种政策上、利益上的争取,力道上比较小,进度上也比较慢。我后来就觉得,如果是一个个协会,没有一个全国性的组织,这些问题无法解决。这次台企联成立后,四个部委局作为我们的顾问,我们不管遇到任何问题,工商啊,税务啊,都有对口的单位来沟通。

  现在大陆的内销市场越来越大,我们很多台商都是从事出口的,遇到了事业的瓶颈,需要转到内销市场,我们也需要有一个全国性的组织来提供这些商机。

  新京报:之前有消息说,台企联成立后,会出台一些有利于台商的规定,现在有消息吗?

  张汉文:有,我们在前几天就开会研究。我们会在各地开研讨会,请各地的台商来讲现状,看看有哪方面的政策需要解决。

  新京报:上次连战在上海,你叫他“战哥”,以表示对他推动两岸关系的尊敬,这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呢?

  张汉文:我们平时也有交流。现在两岸之间现状决定两岸不能直接交流,

国民党作为台湾的民意代表来与大陆交流,帮台商说话。这已经是第三次了,每一次开会,都会出台几项对于台湾、对于台商利好的消息。我们台企联的成立也是这个目的,我们这么多的台商,可以为两岸的交流搭好桥,牵好线。三通、直航是我们最迫切的愿望,广州第一次两岸台商包机,我就去坐了,不是为了回台湾,就是为了体验一下直航。当时,我们穿着东莞台协的会员红马甲,一起唱“爱拼才会赢”,真的好高兴。对于台商,直航不管是生意上,还是生活上,都会带来莫大的益处。

  张汉文———大陆台商掌门

  10岁时随母搭船赴台,花甲之年投资大陆,年近七旬入主台企联

  年近七旬,但身材挺拔,一点未显老态。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遇到朋友恭称“张会长”,他赶紧欠声,表示不敢当。台商圈中,他是和蔼可亲的“张老爹”,爱管闲事;投资大陆17年,他笑言“要敢想,也要敢做”,字正腔圆,已听不到一点台湾腔。

  4月16日,北京,酝酿两年之久的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成立,张汉文被推选为首任会长。

  新华社时评在评论台企联成立意义时,于两岸经济交流新桥梁之外,特别提到台企联“将凝聚成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作为台企联首任会长的张汉文,自然引起了各界广泛关注。

  骑自行车东莞创业

  1949年,年仅10岁的张汉文和母亲、哥哥离开老家,在上海挤上“中兴轮”,驶往台湾。江阴老家,留有一个姐姐,这一别就是数十年。

  上世纪80年代末,第一批台商经香港进入珠三角,张汉文是最早到东莞投资的台商之一。“没想到这一待就是17年,再也不想走了。”张汉文笑言,自己的事业已经完全根植在大陆。

  “我当初来的时候,根本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张汉文回忆,1990年东莞连的士都没有,每天就骑个自行车到处跑,寻找商机,接洽业务。当时,张汉文的鞋厂只有200多工人,经过十多年的打拼,企业已经发展成有7家公司,包括制鞋、制衣和酒店业等有4000名员工的企业集团。

  少小离开故土,骨肉两岸分离,对此,张汉文有切身之痛。在东莞,每逢台商举办庆典,张汉文和台商们都会唱一首《中国人》。

  在张汉文看来,两岸血脉相连,“我们都是中国人”。

  “两岸双赢,和平共处,这是我们所要达到的目标。”

  “爱管闲事”服务台商

  张汉文能成为今天的大陆台商之家“掌门人”,绝非偶然。

  在东莞时,除经营企业外,他就特别愿意“管闲事”。“每个人都是他的朋友,”秘书小张说。

  其间,他积极参与筹建了东莞台商协会,并担任了两届会长。2000年9月,全国第一个台商子弟学校在东莞落成。“子弟学校的建立使台商由飘浮转向安定,张汉文居功至伟。”东莞台商协会赵维南秘书长表示。

  2004年1月3日,张汉文返台交给海基会一份文件,代表华南台商希望明年春节包机扩大办理等建议。

  次年,台商由广州包机返台的愿望得以实现。那天凌晨,张汉文身穿东莞台协红马夹,和其他55位“红马夹”从东莞赶往广州白云机场,登上了两岸台商包机。他属于那种“在台北机场站一下,立即返回”的乘客,不为别的,只是为了“见证历史时刻”。

  敢想敢做成立台企联

  “开创事业要有想像力,要敢想,也要敢做。”张汉文说,“成立台企联,也是这样。”一开始有台商认为,怎么可能让台商成立一个全国性的这么大的组织。但这些年来,张汉文一直联合各地的台商协会负责人,向民政部提出申请。随着情势的发展,在国台办的支持下,台企联终于在京成立。

  4月16日,台企联举行首次台商代表大会,张汉文带头同与会的200多名台商,用闽南语唱起了《爱拼才会赢》。“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歌声洪亮,豪情万丈。

  当天,张汉文即率台企联参访团到天津考察,“华南、华东发展空间渐趋饱和,台资企业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在滨海新区的一个项目推介会上,未被安排发言,张汉文急了,“我有一肚子话要讲啊。”随后的两周,张会长基本上都是在飞机上度过的,他去了沿海所有台商聚集的城市,然后又来到北京,“台企联要帮助大家找到新的商机,让台企扎根大陆,茁壮成长。”张汉文说。

  本报记者 徐春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32,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