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决战小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04:20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2007年,南京要实现总体全面达小康。这既是一项重大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更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两步走”战略的第一步,也是决定“两个率先”进程的关键一步。

  “没有与小康建设不相关的部门,没有与小康建设不沾边的工作。”咬定目标,主攻薄弱,急起来、动起来、干起来,500多平方公里的金陵大地,全面小康建设春潮涌动。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到今年3月底,比对省定全面小康25条指标,南京有21条指标达标,许多达标指标的质量和水平得到稳固。

  在4条目前未达标的指标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环境质量综合指数继续提升。尤其是,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创纪录地达到了3215元,同比增长17%。

  开局良好。

  履行承诺,发起全面达小康“总攻”:急起来、动起来、干起来,迅速建立推进机制

  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这一宏伟蓝图的绘就,始于2006年。

  这一年,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在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提出今后5年的目标:全面达小康、建设新江苏。

  2006年9月,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成为全市上下的共同意志。

  南京全面达小康“两步走”战略形成——2007年,以全市为单位实现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大类18项25条指标,总体上实现全面小康;2010年,确保以区县为单位实现全面小康,大多数城乡居民家庭收入达到小康标准,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高水平小康社会。

  这是市委、市政府对省委、省政府的庄严承诺,是700万南京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是一个有相当难度的目标,把“宏伟蓝图”变成“现实模样”,必须咬定目标,勇往直前,克难攻坚,奋力起跳。

  决战2007。1月23日,全市总体全面达小康动员大会召开。随后,《中共南京市委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2007年全市总体全面达小康的实施意见》作为今年市委1号文件下发。

  此次会议意味着全面达小康的“总攻令”发出。市委书记罗志军指出:“如果今年南京不能实现总体全面达小康,就无法兑现我们对全市百姓的承诺,也影响全省小康建设的步伐。”

  时不我待,必须争分夺秒。如何在短时间内把这一场决战打好?首当其冲是,建立压力传导机制和责任推进机制——一个沉底到边、环环相扣、责任到人、快速反应、高效有序的全面达小康工作推进机制迅速建立,呈网络状拉开架势。

  市委书记罗志军、市长蒋宏坤成为这场总攻的“战前总指挥”,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各主要部门“一把手”,都成为全面达小康各领域的“指挥官”。

  综合协调组、指标监测组、郊县推进组、宣传工作组、督查考核组,这5个工作组和一个办公室——“小康办”,按照各自使命分几条线立体化推进全面达小康各项工作。

  在各个郊县,由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建设全面小康领导小组纷纷成立,下设推进小组,所属各街镇也全部建立起相应的组织机构,将工作和责任延伸到村组,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强力推动,市领导纷纷深入基层。春节刚过,由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带队的全面小康调研活动、视察活动、民主监督活动,纷纷按不同主题全面展开。

  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有想不到的办法。罗志军连续安排了7场郊县调研和环保专题调研,调研之前,市领导都要求先收集各区县在全面小康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根据区县需求“对症下药”,带上相关能解决问题的部门下去,当场拿出办法。调研座谈会成了“现场办公会”、“工作推进会”。

  3月29日下午,当市领导察看完溧水县小康建设的点,按既定时间来到县委320会议室时,市发改委、农工办、国土、环保、财政、交通等各主要部门负责人都已先期抵达,溧水县的干部们也已落座。大家的目标空前一致:一起努力,加快溧水全面达小康进程。会上,针对如何在基础设施上把溧水纳入南京城市总体规划,怎样化解溧水面临的电力瓶颈,怎么解决好项目数量增多与用地偏少的矛盾,大家纷纷出谋划策,提出解决方案。马不停蹄。六合、浦口、雨花台、栖霞、江宁、高淳,在接下来的近一个月里,着力解决问题、加油鼓劲的现场办公会,开遍7个郊县。

  “坚持以全面小康推动全局工作,坚持以结构调整推动率先发展,坚持以城乡统筹推动郊县‘四化’,坚持以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的要求,使郊县全面达小康的思路进一步清晰。

  各部门纷纷行动!全面小康建设,成为我市各主要部门今年的“重头戏”,市容、市政公用、园林绿化、环保等部门,工作重点长期在城区,如今,他们主动下乡,为全面小康办未办之事,为郊县发展出应出之力。

  当记者致电市市容局农村办,询问今年郊县镇村卫生状况将有哪些改善时,负责人如数家珍:健全起城乡一体化垃圾收运体系,在“一区两县”(六合、高淳、溧水)建设3个市级垃圾填埋场,在全市涉农街道和乡镇再建35座垃圾中转站,按照中心集镇每150米设一个垃圾箱、农村每30至50户设一个垃圾房的要求配备卫生设施,同时按照千分之二的人口比例配备农村保洁员……

  各郊县积极主动!浦口区宣布:有信心比原计划提前一年实现全面小康。高淳县表示:2007年以县为单位力争各项指标全部达到省定标准,2008年以镇为单位达省标,2009年确保高标准通过验收。

  六合、溧水等区县也表示,将努力比原计划提前一年,于2008年建成全面小康。

  与草长莺飞、桃李缤纷相辉映的是,各区县、各部门决战小康的创新举措不断涌现:

  ——市委农工办,建立了“措施—监测—预警—反馈—对策”的快速反应和工作推进机制,建立郊县推进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郊县推进组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及时解决郊县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雨花台区,每个街道拿出一个村作为小康示范点,以点带面、全面铺开;

  ——六合区,建立小康建设指导员制度,从区级机关抽调180名干部进驻镇村,帮助解决基层工作困难;

  ——江宁区,制订《全面小康社会创建达标实施意见》,把小康各项奋斗目标任务分解为142项子目标,由47个单位承担实施;

  ——高淳县,以“思想再解放、发展更开放、奋力奔小康”为题,在全县开展了凡事不要先说“不能”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树立克难奋进的信心和勇气,全面达小康氛围要再浓厚、重点要再突出、力度要再加大,一着不让推进全市总体达小康进程。

  ——时间已过三分之一,4月25日,市委召开专题会议检查落实达小康工作,为全面达小康工作再紧“发条”。

  要“分数”,也要给百姓带来实惠: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百姓越来越富裕、民生改善再改善贯穿全面达小康的全过程

  如果把全面达小康比作一场考试,那么衡量小康的各项指标就是“考分”。

  全面达小康,绝不是为了小康而小康,不仅仅是“指标小康”,而是一个为百姓带来实惠、让人民满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要又好又快发展,百姓要越来越富裕,民生要改善再改善。

  全市总体全面达小康,重点在郊县,难点也在郊县,主战场,还是在郊县。

  一季度,郊县经济“跑”得又好又快。一批批符合南京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开工建设,787个投资过千万的项目在建,一批批结构优、前景好的项目投产,催旺了郊县财气,郊县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同比增幅均达到27%;

  一季度,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3215元,同比增长17%。农民家庭人均现金支出为2250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7%,其中发展型消费明显升温,一季度用于购买、翻盖、装修住房的人均支出为271元,增长92.7%,用于交通和通讯的支出为246元,增长47%;一季度,以“改善民生”为目标的惠民新举措频频推出。4月23日,全市农村客运站点建设动员大会透露,我市两年内将规划建设农村客运站56个、候车亭1300多个,实现“镇镇有站、村村有亭”目标,农民步行15分钟就能乘车进城。

  解决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从今年4月起,“合作医疗全覆盖”在雨花台区全面铺开。全区8万名失地、失岗、失业的群众和常住流动人口,按照有关政策全部纳入了医疗保障,其最高补偿达7万元。同是4月,我市在秦淮区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改革,实行社区基本医疗用药集中招标采购、统一配供、零差率销售。每个社区配备1名公共卫生信息员,实行分片包户,以健康保健合同和居民健康卡为载体建立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

  各区县都排出了实打实的“民生目标”。高淳县——加快县城新区中心区建设,开工建设新区医院、新区文化娱乐中心和新区商业服务中心,实施县城环境整治工程,完成水厂二期扩建,扩建高淳社会福利院;

  栖霞区——将城镇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280元提高到300元,农村低保标准由每人每月180元提高到220元;

  六合区——3所学校易地重建、区人民医院扩建、全民健身大楼等一批社会事业重点工程加快进行;

  浦口区——率先在全省成立区级扶贫基金会,注册资本金420万元,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群体和吸纳贫困群体就业的中小企业、产业大户和自主创业者,采取贴息贷款的形式,帮助他们致富;

  溧水县——新增就业岗位1.2万个,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1.5万人。南京所追求和建设的全面小康,是统筹兼顾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和谐的小康,“指标达标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要以全面小康为引领,提升南京整体工作水平,走出一条城市带动农村、城乡共同奔小康的特色之路”——这,已成为全面小康建设的“指挥棒”。

  补短、补低、补弱:集中一切力量打好薄弱指标“歼灭战”

  形势虽好,但还有4场“硬仗”要打。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成为我市小康路上必须跨越的“坎”。

  这些短弱指标,是必须达到的核心指标。核心指标不达标,其他都是满分,也不能宣布全面达小康!

  补短、补低、补弱。提高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沿几条线推进——摸家底,保增量,加大各类政策性住房的供应。市房产局联合统计局,开展了一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住房面积入户调查,共调查了3万户。与此同时,加大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加快选址、加快立项、加快开工、加快竣工,确保今年江南八区经济适用房新开工2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从120万平方米提高到150万平方米。适当扩大实物配租廉租住房的覆盖面,对全市最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完成拆迁危破房屋20万平方米,确保完成小区出新60个,确保完成房屋整治800幢。环保指标也是块硬骨头。今年一季度,全面达小康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为78.5分,距省定指标80分尚差1.5分,但与去年同期相比,提升了4.7分。目前,我市已初步建立水质动态监测与生态引水补水联动机制,正在积极探索环境空气质量预测预报和道路高压冲洗与工地湿法覆盖作业联动机制。计划在江南八区各配置1辆道路高压冲洗车,目前配置了2辆并已试用,效果明显。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建设工地、渣土运输、道路等城市扬尘污染源的管理和控制,进一步加大噪声达标区的建设力度,加大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无关设施的清理整顿力度。5月1日起,我市120个工地要装“电子眼”,借助安装在工地吊塔上的高速球摄像机,工地的围挡、扬尘管理将被随时监督……

  提高0.7个百分点——看上去只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却决定着今年“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能否达到18%的小康进程考核指标。

  市民、商家、政府部门在思考、在行动。扶持发展一批百姓娱乐消费场所,从演艺、电影等领域着手营造市民文化娱乐消费的环境;把更多的健身馆开到家门口,方便就近消费;让老百姓想掏钱玩、有得玩、放心玩,激发更多市民出游热情,提高居民出游率;让更多人接受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从2007年开始,南京将投入1.5亿元,启动10所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和10所特色化精品型职业学校建设工程……

  在四项未达标指标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难度最大。

  全面达小康,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8000元,南京离这个目标还有955元的差距。如何补?全面达小康郊县推进组排出了一个包含22个项目增收975元的量化表——农业产业9个子项增收215元,郊县工业化5个子项增收670元,农村城镇化3个子项增收40元,农民市民化5个子项增收50元。

  不仅如此,围绕农民增收,还排定了若干重点工程——转移农村劳动力8万人,全年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5万人,实施“十万农民自主创业、百万农民转移就业”工程;多措并举力促15万低收入纯农户增收1000元;实现新增高效农业面积15万亩以下,实现农业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在131个县区级以上示范村积极推进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全面启动村企挂钩帮促,确定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以下的167个村为村企挂钩对象,排定挂钩项目,填高农民收入“洼地”。

  集中力量打薄弱指标“歼灭战”,各郊区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浦口区——将召开第二届“以工哺农”大会,扩大村企共建覆盖面,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村条件、提升农民素质。

  高淳县——安排100万元民营经济年度奖励基金、100万元农业龙头企业专项扶持资金、100万元创建特色专业村专项资金,进一步激发民众创业,加速富民进程。

  栖霞区——从严重影响地区环境、群众意见比较大的污染企业着手,以龙潭港、栖霞经济开发区、幕燕风景区、栖霞山风景区为重点,确保在5月1日前关停一批采砂场。力争在5月份前关掉栖霞山水泥厂。大力植树造林,计划新增植树造林3000亩,使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3%。

  六合区——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积极开发公益性和社区服务岗位,确保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0000个,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000人;对全区67个集体经济收入在20万元以下的经济薄弱村和4.5万低收入农民实行挂钩帮扶。

  面对4个“硬骨头”,南京正打出一套攻坚组合拳。

  共建全面小康、共享小康幸福:从“陌生的事、将来的事、政府的事”到“亲切的事、眼前的事、自己的事”

  小康不小康,百姓说了算。“群众认不认可,认可的程度有多高,关键看群众得到多少实惠。”

  路还是原先那个走向,但黄泥路变成了水泥路面;房子还是原先那些房子,但前后都进行了清理,不见了垃圾杂物;水塘上面漂浮的垃圾不见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洁净的水面……

  走进江宁区秣陵街道周里村,墙报上写着“认同认知小康,共建共享小康”的标语,橱窗里张贴着小康涉及到的各个指标环节,这些,与村里处处呈现的新变化相衬映,无形中增加了小康在百姓心中的说服力。

  “小康建设不光打雷,而且真的下了场及时雨。”32岁的周里村农民包士利每次看到村里小康宣传栏上有了新内容,总是要对照一下自己生活的变化,“收入多了、腰包鼓了、环境美了,日子更有盼头了。”他觉得,小康就是这些看得见的“硬道理”。“小康就是让我们过上好日子。”59岁的六合区程桥镇黄桥村农民严邦喜,祖祖辈辈务农,自从去年因为修建道路征用土地后,老严能拿到每年每亩地500多元的补偿。现在养老由政府补贴、看病有医疗保障,他告诉记者,这样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好处的小康,他“举双手赞成”。

  3月29日,在溧水县永阳镇城郊村古塘自然村,一位村民告诉来调研的市领导,他家的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八九千元,在村里“只算中等”。市领导听了很高兴:“人均8000元达小康,你已经小康了。”可这位村民的“胃口”更大,他说:“小康还不够,还要大康!”

  4月20日,在江宁区秣陵街道周里村,村里的保洁员陈碧霞对市领导说:“我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我想已经算达到小康了。”

  “区里和街道给补贴,帮助我们建种植大棚,我们的收入起码比种粮食增加了三四倍。”“新农村建设让我们穿上皮鞋、走上马路了。”“生活很满意,我想已经算达到小康了。”在不少区县采访,当记者问起村民们怎么看小康时,他们的回答都很实在。

  东山街道泉水社区200多户购置电脑的村民,享受到社区给予的补贴,社区居民姚玉和颇为“内行”地说:“小康不但要用收入富口袋,更要用文化富脑袋。”而在栖霞区石埠桥村小广场上,晚春时节,每到傍晚,群众自发组织的舞蹈健身等活动都会热热闹闹地开场,歌声笑声传递的是小康农民心底的愉悦。

  全面小康建设,受益的是百姓。只有让老百姓认识、认知、认同小康,南京才能在“指标达小康”的同时,真正做到“民意达小康”。

  唯其如此,全面达小康宣传工作组从一开始就明确要求,要把全面达小康的宣传作为宣传工作的中心贯穿全年,并在全市范围启动了“全面达小康、建设新南京主题教育活动”,从新闻媒体的宣传到社会宣传,从报纸、电视、文艺活动到科技培训、知识竞答、“形势讲坛”、社区学堂,从墙报、车身广告到手机短信、漫画,各具特点、进村入户的小康宣传在南京城乡、街道、社区全面铺开,全面建设小康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小康,正变得家喻户晓。

  江宁是全市第一个接受省全面小康检查验收的区县,江宁区小康办负责人说:“让每一个人认同小康,就是要让大家了解到,小康建设谋求的就是每一个人所关心的,小康带来的就是大家所盼望的。”

  在江宁,一本本《小康指标监测手册》,被送到了很多农户手中。在这本小册子中,有全面小康25个指标及其意义,用农民看得懂的话告诉大家数据是如何统计的,小康建设的目标、时间等。一位农民认认真真地翻过小册子后对记者说:“没想到全面小康有这么多的实惠内容。”

  在江宁区系列小康宣传活动中,区和镇街两级负责人直接面对农民群众宣讲小康建设的规划,基层人大代表被邀请到政府部门座谈,反映老百姓对小康建设的意见和呼声、“百姓看江宁”活动让大家以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亲身体验小康建设的成就。

  多层次、多角度的小康宣传已经取得了成效,来自江宁区“小康办”的一份调查显示,目前,农民对全面小康建设的知晓度、认同度正在稳步提升,小康从过去农民眼中“陌生的事、将来的事、政府的事”变成了“亲切的事、眼前的事、自己的事”。

  如今,走进南京乡村社区,经常能看见这样一幅景象:全面小康指标体系详细地公布在橱窗或是宣传栏上,紧挨着的就是村务公开“明细账”或者是“星级文明户”公示、致富信息等。对于初步走向富裕的农民来说,小康指标中的考核项目正在引导着他们走向未曾想到过的生活,“富起来了,我应该多学点文化知识”,“要讲文明习惯,不能老把时间花在打麻将上”——他们,也在用小康的物质指标塑造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共同建设全面小康,共同享有小康幸福,在共建共享中提升幸福感和满意度——人民群众是小康建设的主体,是全面小康建设最大的动力和源泉,一旦人民群众认同了小康、认可了小康,并积极行动起来,一个“不含水分的、老百姓得实惠、群众认可的全面小康”,就为期不远了!

  南京日报记者赵德群陈曦张小川沈文虹左中甫刘晓(编辑木一)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