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是一个“拼命三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06:22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刘川匆匆地走了。在他37年平凡而短暂的一生中,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然而患者为他的离去落泪,同事为他的离去痛惜。他行医生涯中的点滴小事,无不彰显着作为共产党员的他一切为病人着想,一切为病人谋利的崇高品质。

  同事:科室里他奖金最少

  “他就是一个‘拼命三郎’!”与刘川共事了15年的市七医院介入科主任石卫晨说。很多病人都知道刘川的手机号码,每天都会接到不少患者的咨询电话,他总是不厌其烦地给病人讲解。一有空,特别是星期天,刘川就会开车到病人家了解患者治疗后的情况。同事们说:“做介入手术的人都是冲他而来,除了他的技术,就是人品。”

  去年12月底分配奖金,医生每人都是800元,而刘川只有400元。同事们都非常不解,刘川说:“我是领导,经常忙些杂务,科里的医疗工作都是你们做的。”同事们不依,说平时主要工作还是你干的。刘川却坚定地说,就这么定了。

  自从医院开展介入手术后,病人非常多,可科室里医生的工资和奖金都很低。同事段彬道出了原因,经常有患者家庭经济困难,刘川想方设法为病人节约,除了医疗耗材成本外,手术费、技术费都尽量给病人减免,大家的奖金自然就少了。

  妻子:他很少陪家人吃饭

  为了工作,他没能在年迈的母亲床前尽孝,没有陪妻子逛过街,也没有为儿子开过一次家长会。

  “他陪家人吃饭的时间都很少。”崔建蓉已经记不清,多少次夜里被电话吵醒,丈夫急匆匆地赶往医院。2004年冬天的一个傍晚,一名盆腔出血的急诊患者被送到医院,刚回家的刘川还没有吃上一口饭又急忙赶回去组织抢救,手术后刘川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当天他已连续做了三台手术。刚躺上床,医院又打来电话说病人血压有波动,刘川赶紧赶往医院。经过紧急抢救,病人再次化险为夷。为了防止患者再次出现意外,刘川蜷缩在车里小睡了一会儿,天亮了又赶紧查看病人的病情。

  “直到今天母亲都不相信刘川已经离开。”崔建蓉说,这段时间还不断有患者打电话来找刘川咨询,老母亲总是平静地告诉对方刘川出差了,然后一个人蹒跚着走回房间,关上门独自伤心。“爸爸从来没有带我去过公园,好不容易答应带我回老家,却没有兑现承诺。”刘川年仅9岁的儿子刘懋舜哭着说。

  医院:手术成功率很高

  上世纪90年代,市七医院在全市率先运用介入技术解决肺部肿瘤的药物灌注治疗问题。“那段时间,刘川一有空就抱着书看,在网上查找资料,刻成光盘发给大家。”原放射科主任刘仁爵说,只要听说哪个医院要做介入手术,刘川就跑去看人家手术。下班后,他不是钻进书堆研究,就是找专家请教。

  短短几年时间,刘川和同事先后开展了子宫肌瘤、股骨头缺血坏死等20余项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成功完成了400多台(次)外周介入放射手术,成功率很高。

  “刘川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奋战在临床第一线,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都奉献给了他心爱的医疗事业。”市七医院院长刘勇表示,医院将号召全体医务人员向刘川学习,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构建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

  本报记者 魏丽英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