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制一流航电 自己先当“发动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08:29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记省劳模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总设计师蒲小勃

  编者按

  推进四川新跨越,离不开一线产业工人、基层干部、科技人员的奋力拼搏、默默奉献;离不开他们中优秀者、佼佼者的开拓创新、勇挑重担。为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展示新时期我省工人阶级、劳动模范的风采,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为四川新跨越作贡献的主人翁积极性,本报从即日起推出“迎接党代会共谋新跨越·劳动者风采”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本报记者郝勇52岁的蒲小勃走路风风火火,干事也风风火火。只要认准的事就一头扎进去,弄不出个所以然决不回头。

  从1985年起,蒲小勃一直从事航空电子系统设计和综合仿真技术研究,参加和主持多个型号航电系统的研发。

  作为航电系统国家级研发专家,蒲小勃的格言是:“既然选择了航空事业,就要做到不辱使命。让我们自己研制的战鹰成为保家卫国的杀手锏!”

  “必须在核心技术上独立自主”

  从事航空电子系统研究20多年来,蒲小勃有多项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他说:“中国航电必须在核心技术上独立自主,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实现中国研发。”

  国家某重点型号航电系统实验项目要在200天内完成,蒲小勃便与时间赛跑。每天一上班,他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实验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在实验最紧急的时刻,为攻克多项技术难关,他扎进实验现场,与参试人员一起,持续处于“611”工作状态,即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2000年的大年三十,窗外已是万家灯火,蒲小勃和他的同事们仍在实验现场紧张地忙碌着。在蒲小勃的带领下,经过200天的连续奋战,航电系统试验获得成功,保证了某型号飞机按时优质首飞。

  熟识的人都知道,蒲小勃最喜欢过年,过“五一”和“十一”长假。因为“家人都出去了,只剩我一个人,正好查资料看论文。”看着蒲小勃一年到头不要命地工作,很多亲友劝他:“你已是副总设计师,用得着这么拼命吗?”面对这些话语,蒲小勃仍是那句话:“研制一流航电,自己要先当‘发动机’。”

  “真正的拼命三郎”

  在工作中,特别是在紧张的实验中,蒲小勃每逢头疼,总认为是加班疲劳或感冒引起的,吃几片止痛药缓解一下,又全身心地投入到研制工作中。2001年5月的一天,蒲小勃被一阵阵剧烈的疼痛所击倒。医院的检查结果让家人和同事惊呆了,原来他一年多经常性头疼的原因是患了脑垂体瘤。

  必须进行脑部手术。在手术前,蒲小勃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的安危,他向前来探视的同事一再强调,不要因为他的病而影响研发进度。手术后,蒲小勃和病魔展开顽强搏斗,以极大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在连续做了两次脑部手术之后,他仅仅休息了不到一个月时间,又来到实验室与战友们并肩作战。

  “我感觉他的精力好像永远也用不完。”蒲小勃的同事说,“有一次出差,连续飞了40多个小时,下了飞机他就直接投入工作之中。他是真正的拼命三郎。”

  “他把最宝贵的无私地送给我们”

  在自主研发的道路上,蒲小勃用20多年时间实现了自己无悔的追求。但他深知,航电研发是一个系统工程,“航电系统一个人是造不出来的”。

  对年轻人,蒲小勃真正做到了关心、帮助、鼓励和信任。他手下的研究人员说:“跟着蒲总能学到最新的知识、最新的技术,他总是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无私地送给我们。”

  在蒲小勃的悉心培养下,一大批技术骨干很快成长起来,成为相关领域知名度高、能够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如今的成飞设计研究所已经有了一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队伍。

  看着大家一步步地成长,蒲小勃非常高兴。他经常说:“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我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一切归功于我们整个研究团队。”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