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功利性阅读的潜在危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09:02 河北日报

  时尚、生活类报纸杂志成了闲暇时的文化快餐,短期的猛啃书本是为了晋级、评定职称……对此,有关专家提醒---

  已经大学毕业七年的小王最近突然看起了英语书,他坦诚但有些不好意思地告诉记者:“我已经好久没有认真地读过一本书了,看英语也是因为要参加职称考试。”

  多年前从南方某大学毕业时,小王还特意把自己喜爱的书打包托运到了石家庄,工作后又陆续买了一些书,现在有满满一书架的书,书架上不乏《鲁迅全集》、《安娜·卡列尼娜》等文学书籍。“文学书早不看了。”小王指着枕边的一本《职场手册》笑着说,这种对于工作、处世有点儿帮助的书还翻翻。

  “我经常也买一些书,像《论语》、《史记》,还有世界名著什么的,但都是买给儿子看的,我可没时间看那些书。”在一家外企做会计工作的尚女士说,“我的专业书还看不过来呢,不提高自己的会计师专业级别,怎么指望加薪、升职呢?”

  “在功利主义驱使下,人们的阅读也急功近利、急于求成,阅读的功利性太强了!”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一位老教授感叹:“有些人读书,就是为了获取一份更好的工作;有些人把读书当成获取财富的敲门砖,渴望在书中找到一个一夜之间就能开启财富、权势、地位之门的钥匙。”

  对此现象,河北经贸大学的庄则军老师分析说,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整个社会都涌动着一种浮躁情绪———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这使人们普遍形成一种求快的心态,无法再将读书作为一种人生享受。为了赢得一份工作,或为了保住自己的饭碗乃至晋级升迁,人们猛啃书本、快速充电,努力以最快的速度掌握和提高工作所需的技能,获取行业“上岗证”。

  而功利性阅读带来的潜在危害,更让社会学者周伟文深感忧虑。她说,目前,一些迎合现代人浮躁心理需求的功利性读物,如“办公室哲学”之类的新“厚黑学”图书,大多教人如何做到世故圆滑、八面玲珑,从而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春风得意等等。但我们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还是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综合能力较强的人才,需要人们博览群书、广为涉猎,过分注重阅读的功利性,只会使人们的知识结构明显残缺,并不利于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如今这个网络时代,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喜欢从网上来获取信息,但信息和知识毕竟是两个概念,作为知识载体,书的优势目前尚无法超越,这也正是文化传承的内在需要。为此,一些社会学者呼吁,广大读者要进行“深阅读”。“深阅读”不仅能培养人们的思考能力、逻辑能力和感悟能力,还能让人们更深刻地领悟知识,汲取营养,切实增进整个民族的文化底蕴和创造力。

  本报记者 仝静海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