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礼斌:8个亿确保农村“低保”实施阅读提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10:31 云南日报

  

夜礼斌:8个亿确保农村“低保”实施阅读提示

  在城市,30元或许干不了什么。3元一碗的米线只够买10碗;20多元一公斤的土鸡只够买一只;西餐馆的比萨只够买一个稍微便宜的,甚至连一桶肯德基“全家福”都买不到。

  但在农村,30元的用处是很大的。这是一个人一个月的口粮,标准是自产疏菜和米饭,没有蛋、肉;这是一个初中生半个月的饭费,小学生两个月甚至半年的零花钱……

  4月28日起,我省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全面启动。全省228.4万绝对贫困人口,人均每月将领取不低于30元的保障金。

  228.4万绝对贫困人口什么时候能领到“低保”?申领工作如何进行?如何保证申领过程的公开、公平和公正?用于这项保障的资金从何而来以及如何监管资金的发放?

  全省第十八次民政会议召开之际,本报邀请到了省民政厅厅长夜礼斌,请他就我省全面建立和实施农村“低保”作了详细解读。要点民生,最大的前提是生存

  记:当前,举国上下对民生问题高度重视,你怎样理解“民生”?

  夜: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存生活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让老百姓吃饱饭,满足他们受教育、学科技、就医、电影电视观赏及文体等方面的需求。但最大的前提还是生存,要保障最困难群体的基本人权,继而生存得好。

  记:民政部门今年将抓好哪些“民生”工作?

  夜:毫无疑问,今年6月底前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应是今年实施的最大一项“民生”工程;其次,落实好农村“五保”供养政策;第三,积极推进农村敬老院建设。案例

  2003年刚过,居住在昆明市五华区天君殿巷社区的李凌(化名)领到了政府发给他家的第一个月的城市“低保”金380元,一个因为单位停产待岗陷入极度困难的家庭,基本生活自此得到了保障。如今,李凌一家每月能领到“低保”金442元,加上帮人打工的零星收入,全家基本生活得到了切实保障,虽然经济依然紧张,但居室布置简洁清爽,一家三口其乐融融。

  今年52岁的李凌原在昆明市风机厂从事技术工作。2001年初,因为企业停产而回家待岗,每月仅能领100元左右的生活费,加上妻子也无工作,儿子正上初中,日子异常艰难,不得已只好向亲友求助。次年2月,李凌与同厂的10名工友一起向所在社区居委会提出申请,请求享受城市“低保”,并出具了户口册、身份证、企业开具的无收入证明及该企业主管部门详细说明等资料,居委会工作人员随即到李凌居住社区进行走访,调查其家庭人口和收入情况,初审后在社区公示,并收集群众反馈意见,上报街道办事处审核,形成书面意见报五华区民政局审批。从申请到审批确定,整个过程接近一个月。2003年3月,李凌一家领到了第一笔“低保”金。随后,上初中的儿子杂费也得到了减免。李凌由衷地说,政府建立的“低保”制度是为人民群众办的一件大实事,对他这样的城市特困群体帮助很大。儿子现在上高中二年级,身体健康,积极上进,相信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人月均补助30元 全国属中等

  记者(以下简称记):228.4万的绝对贫困人口是怎么测算出来的?

  夜礼斌(以下简称夜):这是按照国家确定的693元的绝对贫困标准测算统计出来的,到去年底,全省共有农村绝对贫困人口228.4万人。

  记:这不是个小数目,这样的“大盘”,每人月均领到30元,每年就要拿出至少8个亿。贫困人口占全国总数10%左右的云南省,经济欠发达,资金从何而来?

  夜:经过测算,全省共需要筹措“低保”资金8.2亿元。省级财政已经追加2.8亿元,加上年初确定的6000万元特困救助金,就有3.4亿元;今年中央财政安排30亿元,我们争取中央安排两亿元,其余要靠州(市)和县(市、区)自筹解决,采取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追加财政预算和从增收资金中安排等多种方式筹措。

  中央安排的资金一般要到下半年才能到位,但资金的发放是从今年1月起,我们先用省里的3.4亿元进行发放,5月就可以实施。

  记:省对各个州(市)的补助比例和补差标准一样吗?

  夜:在综合考虑中央补助力度、省级财政承受能力和各州(市)“低保”人数、财力状况的基础上,全省16个州(市)被划分为5类地区,分别确定补助比例和补差标准:昆明、玉溪为一类地区,省级补助比例为20%,月人均补差6元;曲靖、红河、楚雄、大理4州(市)为二类地区,省级补助比例为50%,月人均补差15元;昭通、文山、普洱、保山、丽江、临沧6个州(市)为三类地区,省级补助比例为75%,月人均补差22.5元;西双版纳、德宏为四类地区,省级补助比例为90%,月人均补差27元;怒江和迪庆为五类地区,省级全额补助,月人均补差30元。在30个边境地区和藏区县中,8个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保障资金由省级补助85%,其他22个县的保障资金由省级全额补助。为便于操作,部分交通不便的地区,可能考虑发放实物。

  记:一开始发放就实现228.4万特困人群全部覆盖,会不会难度太大?

  夜:这是根据中央精神和我省实际确定的。我省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农业省份,全省129个县(市、区)中,73个县(市、区)属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7个县(市、区)是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省级财力的确比较紧张,州(市)更加困难,但作为一项民心工程,难度再大都要实施。我们确定的原则是“低标准起步,广覆盖,重在建制”,30元的补差,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

  实践中并没有太大难度。去年,我省就对农村除“五保”户外的107万特困群众,按照人均每月10元的标准,实施定期定量补助,这107万人,是云南贫困人口中的贫困人口。今年总量上增加一倍多,投入也加大了,去年的做法给我们提供了经验。

  今年的难度在于,年中才启动,各级财政预算已经结束,只能靠追加。明年将步入正常化轨道,农村“低保”所需资金将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我省农村“低保” 十年磨一剑

  记:农村“低保”金的发放,我省自1997年起,就在玉溪、江川两地率先试点,并逐步在玉溪、大理、楚雄、昆明全面推开。近10年的试点工作,积累了哪些经验?

  夜:开展此项工作最早的玉溪市就积累了很好的经验。1997年以来的10年间,玉溪市采取先易后难、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办法逐步开展农村“低保”。按照“保障基本生活、全面覆盖、应保尽保”原则,由政府财政,主要以货币补助形式实行差额救助,保障其达到最低生活标准。凡达不到年人均720元标准的,按家庭人均实际收入实施差额补助,年人均补差不低于300元,并将适时调整。所需资金由政府财政负责,市、县(区)政府按比例共同承担,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和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管理,实行专户专账核算、专项管理、专款专用,由乡镇人民政府按季发放,并逐步推行由商业银行网点实行社会化发放。保障人数从开始之初的2.6万余人、月人均补差24元增加到9.1万余人、月人均补差25元。“十五”期间,全市共支付农村“低保”资金4100余万元。去年,玉溪市共有8万余名年均纯收入低于720元的农村困难群众得到了救助,月人均补差26元。

  记:我省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是“十年磨一剑”。现在全面实施,算不算“瓜熟蒂落”?

  夜:时机已经成熟。当前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城市特困人群现在已基本拿到最低生活保障金,保障标准已达月人均140元—210元,月人均补差标准达到93元,已走上规范化轨道,也为农村“低保”制度的建立实施探索出了经验。另一方面,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正逐步拉大,如何调节收入分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低保”制度从城市走向农村,也就成了一种必然。农村低保不能照搬城市经验

  记:同样起步于1997年的我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昆明、丽江的7000人得到实惠,在1999年全面铺开,至今已有近75万城市居民申领到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对这项已经推行8年的制度,你怎样评价?

  夜:城市“低保”制度走过了8年历程,这一制度支持了城市改革特别是国企改革,减少了社会震动,稳定了下岗职工,政治意义非常大。国企改革目标是减员增效,一次性安置后,就要靠政府提供“兜底”的保障作用,靠城市“低保”来稳定低收入人群,让他们逐步走上岗位,起到缓冲作用。所以,城市“低保”制是一条保障线,更是一个安全网。

  城市“低保”的建立,给农村“低保”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好的经验。尤其是在申领条件和申领程序上,采取的就是城市“低保”的申领办法——“民主选穷”,通过村民小组讨论、村民委员会评议、张榜公示,让村民一起共同确定农村“低保”对象,将家庭收入核定和“民主选穷”相结合,确保整个申领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记: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夜:农村“低保”和城市“低保”共同构成的,是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道安全网,二者既有本质上的一致性,又有许多具体的不同。农村“低保”制度才刚刚起步,人力、经验和资金都显不足。既要充分吸取城市“低保”工作经验,又不能照搬照抄,更不能与城市“低保”标准相攀比。

  (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