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成大学生择业无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12:24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本报讯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眼见就要毕业了,通过网络、同学介绍以及各种招聘会,大四学生小徐一次次地为自己的工作忙碌着。小徐的状态或许代表了一部分在宁波的大学生。最近,共青团宁波市委在宁波的18所大中专院校和部分用人单位,对全市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了调研,并公布了《宁波市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一份对大学生就业难的“诊断书”。

  调查显示,在被调查者中,64.6%的大学生在选择工作时最看重发展前景。选择稳定性较强的工作的占27.4%,选择自主性工作的有33.9%。而专业对口(5.8%)、人际关系(5.5%)等因素放在了相对次要的位置上,甚至连待遇和收入(18.9%)也不再成为大学生择业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调查发现,就业能力男生普遍高于女生,这种趋势随年级的升高越发明显;高职专科学生自我就业能力评估要高于研本学生;城乡学生就业能力总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在能力维度上差异显著。

  在用人单位中,外企对学生的就业能力评价最低。一些外企管理者认为,大学生到外企工作要能为企业所用,带来效益和贡献。

  职业适合性是指职业需求和从业人员的个性之间是否具备基本的匹配关系。调查显示,54.9%的大学生表示“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而“不了解”的比例为45.1%;65.5%的人自认为“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专长,而另外34.5%的人则表示“不了解”。

  调查者告诉记者,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后的发展情况看,距离理想水平还有一定距离,大学生在职业适应性的发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

  “比如,部分学生择业意识形成得太晚。”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学生的择业意识是从三年级以后才开始形成的。调查人员说,这种状况显然同严峻的就业形势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样,在回答“你的择业目标是否早已确定”时,在被调查学生中,选择早已确定的有21.1%,刚刚确定的有21.4%,模模糊糊的有39.8%,尚未确定的有17.7%。

  调查者认为,这意味着近六成在校学生缺乏明确的择业目标,“这种状况对他们的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必然会产生明显的消极影响。”

  同时,有一些学生对社会现实了解不够,对职业的期望过高。比如在对最低收入水平的预期值方面,有29.2%的学生将标准定在2000~3000元之间,有15.3%的学生定在3000元以上。“这部分学生由于在待遇水平上的理想化倾向,在就业市场上可能会失去不少不错的就业机会。”

  ·董碧水·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