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相处-和谐发展-和谐友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30日13:32 观察与思考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中“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 展”成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条重要途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动员令 ”,“环境友好”成了一个“时尚”的概念;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作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而“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个重要特征之一。

  可见,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特别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更好地理解中央精神,我们 似乎可以作这样的逻辑排列:“和谐相处”—“和谐发展”—“和谐友好”(即环境友好)。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为 因果、相辅相成的。“和谐相处”是人在处理与自然关系上的基本态度,属于认识论范畴;“和谐发展”是建立在基本态度基 础上的一种对未来的憧憬和追求,也是一种手段,属于方法论范畴;而“和谐友好”,是对“相处”、“发展”的一种升华, 是人类和自然在“和谐相处”的前提上,通过“和谐发展”而达到的一种全新的境界。因此,“和谐友好”是我们追求的目的 。

  和谐相处是基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的一种基本态度。既然是“相处”,那就有一个“甲 方”和“乙方”之间的相互承诺和互相默契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就应该是平等的甲方和乙方的关系。认同这种关系,是 中国古人的智慧。

  因为,在中国古代哲人的认识论中,人原本就是自然的产物,是由自然所孕育的。

  《易传》说:“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天地是人类的父母,这一点,在先秦哲人那里是一点 也不含糊的。汉代的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为人者天》中认为:“……天亦人之曾祖父也,此人之所以乃上类天也。”天是人 的祖宗—董仲舒就这么给天定了性。宋代的张载在《张载集·正蒙·乾称》中说:“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 。”张载的观点是:天是父亲,地是母亲。很渺小的我,处在天地之中,与天地混为一体。

  既然人与自然界的万物都是“同类”,所以,作为万物的灵长的人,应该持有一个平和的态度,与自然界的万物和谐 相处。那么,如何做到和谐相处呢?道家创始人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强调,人要效法天 地,尊重自然规律。这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道家的另一代表人物庄子也强调人必须遵循自然规律,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 相处,达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

  和谐发展是手段。人类总是要发展的,但人类不应该只顾自己发展。建立在向自然的无情掠夺基础上的发展,明摆着 是阻碍了自然的“自然演化”。这种发展的“分裂”和“二元”,既不符合“天人合一”所需的德行,也不符合“自然演化” 的客观规律。所以,人所追求的不与自然同步发展的发展,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

  中国古代哲人,特别强调自然界是有其自己的演化规律的,人必须遵循其规律。《荀子·天论篇》云:“列星随转, 日月递昭,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荀子从中也讲出了自然界万物需“各得 其和”和“各得其养”才能“以生”和“以成”的道理。

  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顺应自然规律,进而做到与自然“同生同息”。但所谓的规律也不是永远不变的。正 如老子在《道德经》的开篇中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老子“前无古人”地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哲学新概念“道”。我们 理解,这道也不是抽象的东西,应该是指自然运行之规律。但令人敬佩的是,老子在数千年前就能用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来看待规律,并认为规律也决非永“恒”不变。所以,我们在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程中,也要用发展变化的思维方 式来适应自然界万物的演化和更迭,进而跟进和促进其变化。这样的和谐发展,才是可能的。

  和谐友好是目的。“和谐友好”的“友好”是指“环境友好”。按照清华大学陈吉宁教授的说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 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实,中国的古代,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是最讲“和谐友好”的,也是最懂得“和谐友好”重要性的。

  《孟子·梁惠王上》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 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是古代先民的“循环经济”意识。为了做到“和谐友好”,中国古人讲究的是“取之有制”和 “取之有时”。

  中国古代哲人根据“天人合一”的观念,要求以和善、友爱和仁义的态度来对待自然万物。孔子提出“钓而不纲,弋 不射宿”,主张只用鱼竿钓鱼,不用大网拦河捕鱼,并反对射猎夜宿之鸟,反对人类的滥捕滥猎。史书上记载的“网开三面” 、“里革断罟”等典故也体现了古人善待自然万物的生态伦理思想。

  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友好演化,谁也不给谁添麻烦—这样的“和谐友好”,才是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生态。人与自然 和谐了,人与人也就和谐了(比如没有了为掠夺资源而发生的战争);人与人和谐了,人与社会也自然和谐了。在

科学发展观 的统领下,我们社会主义中国所追求的正是这种最佳状态。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