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难者家属称去埃塞前不知欧加登是交战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1日03:46 第一财经日报

  石玉 张非

  “一路上都很安全,我在回家的路上。” 昨日凌晨3时10分,付显春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付显春是中国公司在埃塞俄比亚遭袭事件中的幸存者之一。

  昨日凌晨2时30分,中石化的包机降落在河南新郑国际机场。包括付显春在内的21名幸存者下飞机后,旋即被送往各自在河南油田的家中。

  被埃塞反政府武装“欧加登民族解放阵线”释放的7名中方人员也于当地时间昨日12时05分(北京时间17时05分)达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一个空军基地。他们除有腹泻病症外,身体状况较好。这7人将于今日搭乘民航班机回国。

  遇难者均为一线同事

  4月24日的记忆仍在付显春脑中挥之不去。

  按照正常的施工进度,4月24日这天,在中原油田勘探局位于埃塞欧加登地区的项目营地,河南油田(承包方)要进行设备检修和野外勘探试验。当地时间当天凌晨5时许,天色已亮,仪器操作工和测量工已经走出营房,做准备工作。

  营地的库房管理员付显春此时也已起床。同往日一样,他走进距营房数十米的厕所如厕。突然,一阵急促的枪声响起,简易厕所的墙壁被震得发颤。

  付显春急忙奔入最近的营房内,与屋内其余3人一起卧倒在地。

  营地内乱作一团,遭到袭击的100多名埃塞政府军士兵四散逃走。枪声、爆炸声距离付显春越来越近。他看到门外几个人慌忙逃入厕所,但随即,厕所被一枚

火箭弹炸毁。

  约50分钟后,枪声渐稀,袭击者撤去。

  营地内简陋的营房均为铁皮制成,营地中心区域较显眼的营房均悉数被火箭弹摧毁。付显春等4人藏身的营房处于营地边缘,并不起眼,所以幸免于难。

  第二天,4月25日,幸存者被转运至埃塞首都亚的斯亚贝巴的中国大使馆。北京时间当晚23时,付显春的妻子接到了丈夫的电话。

  在营地里遇难的9名中方人员均为仪器操作员、测量员等一线工作人员。他们起床早,且当时在营地中央活动,目标明显。遇难者中最年轻者、28岁的测量工程师黄建伟即在其中。

  38名赴埃塞者都是技术精英

  昨日凌晨4时许,9位遇难者的灵柩被分别装入三辆车中,离开新郑机场,凌晨5时许到达郑州市殡仪馆。

  在新郑机场接机时,《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见到了黄建伟的三位大学同学,他们分别来自山东、湖北和天津。黄建伟2002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现为长江大学)电子仪器与测量技术专业。

  “黄建伟平时性格开朗乐观,很多同学都想来看他最后一眼,”一位在湖北

襄樊工作的孙姓同学告诉记者,“他还没有结婚,就这样去了。”

  黄建伟今年2月25日离开河南油田赴埃塞。“他走之前根本不知道欧加登地区是交战区、不安全,只是听说施工难度大。到了之后跟我们说,那儿地质构造简单,施工难度并不大。”黄建伟的家属告诉记者。

  昨日中午,遇难者的遗体告别仪式举行,9位遇难者的遗体全部火化。但就遇难性质(是否属牺牲)及赔偿问题,河南油田管理层与遇难者家属尚未达成一致。

  “赴埃塞俄比亚的38名工程技术人员都是经过层层选拔的技术精英,他们去之前还在中石化进行了3个月的培训。”河南油田一位人士告诉记者。

  今天,遇难职工追悼大会将在河南油田的烈士陵园内举行。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