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顺城巷去看捏泥人纺线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1日09:54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本报讯(通讯员陈皓记者薛雯)你知道活灵活现的泥人是怎样捏出来的吗?你知道洁白如丝的棉线是怎样纺出来的吗?在碑林区委、区政府推出的“西安碑林顺城巷(南门—文昌门)旅游文化周”上,人们可以亲眼看见这些民间工艺品、生活必需品诞生的全过程。

  顺城巷(南门—文昌门)文化旅游街区综合改造工程是我市皇城复兴计划的开篇之作。已经全部建成的明清风格街区包括有:关中民居传统的古建筑四合院32座,墙花23个、影壁1个、庭院门2个、拴马桩4个、花岗石座椅28个,仿古云石灯22个,与书院门、吉昌巷、秦风书院、安居巷等五条街巷构成了“三纵五横”的新旅游景观。

  今年“五一”黄金周是这一街区首次全景亮相,碑林区委、区政府于5月1日~7日在顺城巷文化旅游街区举办旅游文化周活动。在文化周上,组织者一改过去只展作品的办法,特邀了一批民间人士现场展示民间艺术品的制作工艺。

  长安区郭杜街办周家庄北村的苗春生,是一位57岁的关中汉子,从1986年起捏起了泥人,目前已有4000多件作品问世,其中有“水浒一百单八将”“137人看秦腔”的大型雕塑群。最引人注目的是他创作的系列泥人———关中民风,活灵活现地展示出关中农村“年终决分”时的排队景象,“闹洞房”的欢乐气氛,“出殡”时的悲痛场景,还有极具地方特色的“老碗会”“看秦腔”“吃凉皮”“割麦子”等。文化周上,他将当众亮艺,让人们目睹泥人制作全过程。

  西安仪表厂退休老人展桂生,今年已是72岁高龄。展老先生在文化周上展示的是他用高粱秆制作建筑模型的绝活。2004年,他的“秸秆工艺建筑群”曾获陕西省优秀民间美术作品二等奖。1990年展老制作的第一件作品“钟楼”共花了半年时间。这次,他又把自己最新作品———“鼓楼”搬到了文化周上。

  此次文化周,还专门请来了关中农村的巧媳妇,当众用传统的纺车纺棉线,从搓棉条、引纺锭、转纺车,到抽棉线,整个过程透出一种舞蹈般的美感。

  文化周上,还有名人名家现场挥毫、文物书画鉴定、民俗风情展演、民间绝活展示、时尚街头狂飙、书法时装表演、少儿书画大赛等。每天分上、下午举办四场演出和表演。另外,高陵的社火、舞狮、竹马、旱船、高跷、长安何家营的鼓乐和唢呐表演,阳光青年的街舞、街球、自行车特技等表演,民间艺人编织中国结、剪纸、打麻鞋、火烙画……一项项活动把关中传统的生活方式、民间工艺解剖给来自海内外的游客,让人们真正了解西安民间的艺术风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