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无悔——记50多年前的武汉“青垦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3日08:57 汉网

  “麦苗儿青来菜花黄,毛主席来到咱们农庄……”,1955年,唱着这首家喻户晓的歌,武汉市青年志愿垦荒队来到湖北省潜江市总口农场。这群满怀激情的热血青年,要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施展抱负。

  早一年,北京市青年就奔赴北大荒。此行,青垦队总支书兼大队长林承凤和队员们也是豪情满怀:“北京是第一个,我们就是第二个。我们也要把潜江总口变成‘北大仓’,让银花(棉花)遍地,果木成林,牛羊满山,鸡鸭成群。把荒凉的总口建设成一座繁荣兴旺的‘共青城’!”

  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意想不到的艰苦。要开垦的荒地当时是血吸虫病疫区,人烟少、坟丘多,被称为“无人区”。那时,队员们住的是不防寒的茅草棚,吃的是糙米、腌萝卜。艰苦的生活能磨练人,也能考验人。队员们经常把毛主席的一句话挂在嘴边:“一穷二白是好事,一张白纸,可以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环境的艰苦反而激起了垦荒队员们的斗志,大家都拣最苦最累的活干。1955年12月,邻县从水上运来一批建房木料,要把木料从河边运到荒地得走十多里。寒冬腊月,东荆河的水冰冷刺骨,而每根原木都有五六十斤重。队长林承凤二话不说,第一个跳进河水中,一口气扛起两根木头就走。队员们也不甘落后,纷纷跟上,在严冬的寒风中,绘出一幅热火朝天的“战天斗地图”。

  有苦也有乐,劳作之余,队里的“才子”自己创作出一首《荒地之歌》,已年近古稀的队员们至今仍清楚地记得歌词:“草地上吹来了轻轻的风,从扬子江边开来了垦荒大军,双轮犁铧轰隆隆地响呀,羊獾和野兔子不再是荒地的主人……”

  52年后,重唱这首歌,队员们已不再是昔日意气风发的姑娘小伙,可是在他们心中,那段火热的青春岁月,仍是一首壮怀激烈的歌,仍是一段值得感激的经历。他们说,正是有了这段艰苦生活的磨练,他们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队员齐镜河,从当年的放牛娃,成长为一名技术骨干,刘兰珍从事了妇联工作,董汉娣更是靠着那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在武汉创办了养鸡场、养猪场、花木培育基地,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

  记者 宋兰兰 通讯员 雷利军 梁爽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