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宁 为流动党员组个“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4日01:19 北京晨报

  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第171支部书记

  “一个都不少,把全体党员找回家!”这是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流动党员第171支部书记雷宁“走马上任”时许下的诺言。“流动党员”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产生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档案和组织关系在市人才中心,人却分布在天南海北甚至海外。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雷宁愣是把46名散落在各地的党员一个都不少地找了回来,支部党员参加“保先”活动的比例达到令人叹服的100%。

  联系流动党员

  每月倒贴数百话费

  2005年7月,市人才服务中心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刚刚成为第171支部书记的雷宁,对支部的情况却是一头雾水。171支部组建于2003年的“非典”期间,部分流动党员没有及时与党支部取得联系,46名党员在46个单位工作,分布在全市各个区县,有的还在外地甚至外国。雷宁向党组织许诺:“要让全体党员参加教育活动,一个都不能少,把全体党员找回家!”

  着手通知时,雷宁才发现许多党员的电话都变了,她经常要辗转几个甚至十几个电话才能联系到本人,有的党员的家人非要问个究竟,她就一遍遍解释说明,“经常是几天才能联系上一个人。”有一名党员远在美国,雷宁就通过党总支寄出漂洋过海的“邀请信”。身为饮品店老板的她不仅没时间照看生意,还得每月“倒贴”七八百元电话费。

  党员学习时间难定

  开创“随到随学”法

  “都什么时候了,还搞这一套!”在通知过程中,雷宁听到过各种各样拒绝的理由。一次不成功,就两次、三次地和对方讲:“参加组织活动是党组织的纪律,也是党员的责任。现在组织找到你,请你回家,难道你不愿意回家吗?”对方终于被她打动,表示愿意回到组织的怀抱,参加组织活动。

  除了“倔”,雷宁更多地靠一个“情”字。171支部最后一个被找到的党员是一位因工作、生活遭遇挫折的女士,几次电话联系后她甚至说:“以后不要再跟我联系了。”雷宁还是耐心地告诉她:“现在我们支部党员就差你一人,党员全都联系上了,我把我的手机、地址告诉你,欢迎你回家。”过了两天,这位党员终于表示愿意参加组织活动。

  走进王府井大街的一家饮品店二层,客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面鲜红的党旗挂在正中,这就是171支部日常的活动场所——每周活动,雷宁都要停掉自己饮品店的生意,采取滚动式方式,党员随时来、随时学、随时讨论。支部的46名党员就这样分成五批,完成了“保先”教育。

  去儿童村捐助孩子、去青龙峡捡拾垃圾……党员教育活动不仅仅限于说教座谈,一位久居德国、感情不顺的党员心灰意冷地回国后,由衷地感叹:“原来党员活动还可以这么搞!”

  增强支部凝聚力

  帮党员解难题

  “171支部是我们的家,不管遇到什么困难,请回家。”这是2005年年底雷宁给171支部全体党员的一封信。在这里,大家早已把44岁的雷宁当成大姐:有人爱人生病被私企辞退,雷宁咨询组内律师党员出谋划策;部队转业党员找不到工作,雷宁利用人才中心的信息帮他找活干;逢年过节或是有人出差,她都要发短信问候嘱咐一番。她常说:“大家不是光来学习的,党组织也得解决实际困难。”

  在雷宁的带动下,171支部的凝聚力越来越强,有连夜坐火车从外地赶来参加新党员宣誓仪式的,有一下飞机就拖着行李先到雷宁饮品店“报到”的,还有连夜开车从山西赶来参加“保先”教育的……党员们也把雷宁的饮品店当成是自己的“红色根据地”,每次经过都要进来看看、坐坐,与雷书记聊聊。

  晨报记者 姜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