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的那幅新农村远景规划图 在嵊州一个小山村变成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4日06:52 都市快报

  

50年前的那幅新农村远景规划图在嵊州一个小山村变成现实
50年前的那幅新农村远景规划图在嵊州一个小山村变成现实
通讯员 费学军 记者 郭 涛 摄 影 韩 丹

  本报讯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句让老一辈人记忆犹新的歌谣,现在听来似乎很陌生。不过,在一幅近50年前的新农村远景规划图里,电线杆子和变压器被郑重其事地画在醒目的位置。

  这幅图就画在嵊州市竹溪乡竹溪村的墙上,表面一层已经有些剥落。五一节,这幅画成为村里最抢眼的一景。

  “我们要打生态牌、旅游牌、文化牌,这幅图是值得一看的地方。”竹溪乡党委书记钱成军说。

  念书的地方要清静

  特意留出一块地给孩子们

  这幅图长约9米,高约2米,岁月冲刷了几十年,墨迹已经褪去,但仍然能清晰地辨认出街道、马路、楼房和远处的大蓬绿竹。

  画的右半部分是当时规划中的村民聚居地,一条宽阔的公路从远方蜿蜒而来,路两旁,高高低低的房子错落有致,电影院、活动室都有标志。在村子中心地带有一幢规模颇大的圆顶大楼,上面插着旗帜,那是规划中的村人民大会堂。

  画的左半部分是教育区,中小学校都集中在那里,教学楼、绿树、操场上的篮球架都纤毫毕见。“大家讨论说,小孩子容易分心,念书的地方一定要清静,所以特地安排在村子西面的一块荒地上。”当时也在场的乡文书钱知华说。

  在教育区和聚居地中间,是一大片绿树。近处的是竹,叶子细细长长的,很好辨认——在这里,竹子一直是村民们的收入来源之一。远处叶子圆圆的,钱知华说那是果树,是村里准备大力发展的种植业。

  电线杆和变压器都被精心安排在比较重要的位置——电线杆在村口的那条大马路边,变压器在村人民大会堂门口。那时候,它们可都是前卫的东西。

  梦想变成现实

  早就有村民在公路边开厂

  当时,村里经济条件不大好,连条路都修不起,只有一条下雨时泥泞不堪的羊肠小道。村里也没有通电,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

  而现在,梦想早就变成现实。

  规划图的墙后是个大院子,住了四户人家。当年一帮年轻人在墙上捣鼓时,几户人家还一贫如洗。如今,除了墙上的这幅图依旧,家里的日子却是一天比一天好了。

  院子东头的这户人家,收拾得干净利落,吃饭间里一台电视里正唱着戏。主人陶福娟说,家里种了点茶叶,还有些竹,现在儿女在嵊州的领带厂打工,基本不用操心。

  而村里脑子活络的年轻人,早已经在村头公路边开了厂,做起藤器、防火材料等生意了。

  这幅规划图画完后

  有村子专门跑来取经

  “新农村这个说法,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来了。”钱成军说。

  当年县里提出新农村的发展思路时,团支部的一帮年轻人就激动起来了。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村村通公路,绿化搞得好,种植能赚钱……为什么不把这样的美好生活画出来呢?

  他们请来有点绘画功底的60多岁的老知识分子,选了一块比较大的墙面,几个人口头描述,老人平端一碗墨汁,耐心地左描右画。猛一回头,身后一帮光屁股小孩,正张着嘴看得起劲。

  真正完成这幅画,花了三天时间。这件事在当地可是轰动一时,其他村子都在谈论着,有的还专门跑来取经。

  “那时候,这可是个稀罕的东西啊!”72岁的钱知河挥动着手臂说。当年担任团支部书记的他,是这幅图的策划者之一。

  搞新农村建设重在规划

  今后村里要打文化旅游牌

  “有句话是不是叫,凡事预则立,你看,我们以前做规划图的时候,电线、电灯、公路都没有,现在老早就已经全部实现了。所以,搞新农村建设重在规划。”村支部书记张仲华说。

  钱成军说,竹溪村是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旧时越王卧薪尝胆就在这里。今后,竹溪村的主要发展方向就是生态文化旅游,为此,乡里已经做了整体规划。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