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 不应忘却的纪念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4日07:00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已经约好了和同学去青城山,大概耍两天。”问起5月4日的活动安排,重庆大学大四学生郝舒说,他赶了10个小时的火车来到四川大学,约上高中同学一同出游。记者问郝舒5月4日是什么日子,“什么日子?”他的神情惊讶,顿了一下,才恍然大悟,“对了,是青年节!”

  大学生:很久没过“五四”了

  “写论文,再不写就来不及了!”“才从四姑娘山回来,累得很,可能明天要好生补一下瞌睡!”“不做什么,在寝室上网”……昨日,记者在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在蓉高校调查发现,5月4日大学生们的活动安排五花八门,但他们对“5月4日是什么日子”的反应却惊人的一致---先是一愣,然后回过神来:“还真忘了,是青年节的嘛!”

  不过,即使知道“五四”是什么节日,学生们也表示不会特意去纪念它。“很久都没过‘五四青年节’了。”川大一名大四学生回忆说,记得上一次庆祝这个节日还是读初二的时候,“五四”那天,校团委组织一批共青团员到市中心广场集体宣誓。

  零点调查公司在1999年曾专门对北京、上海 、广州三市的957名14岁以上居民进行了一次以“五四”为主题的多段随机抽样调查,近四成调查对象对“五四”已“没有什么感觉”或“不关心”。

  即使想组织活动 也少有人响应

  “上了大学,学校很少组织这样的集体活动。可能正好是大假期间,学生回家的回家,旅游的旅游,即使想组织活动,也很少有人响应。”记者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五四青年节”的反应较冷淡,因为大假,一些学校不得不将纪念活动提前、简化,甚至省略。

  川师大的孙同学认为,纪念方式陈旧,难以调动青年参与的积极性,是造成“五四青年节”气氛不浓的一大原因。“记得读初高中时,学校一般就是在‘五四青年节’前后组织些文艺演出或是表彰大会,好无聊啊。要不是学校硬性要求,我才不想去呢。为什么学校就不能在这一天组织学生去参观革命博物馆之类的,也比这些活动有意义啊!”

  团市委:“五四精神”不能丢

  团市委书记刘筱柳认为,“五四青年节”一直是中国青年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青年一年一度学习历史、立志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的重要方式。对当代青年来说,“五四运动”弘扬的是一种创新精神、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崇尚科学的精神。现代青年人接触的诱惑越来越多,价值取向也是多元化的,但爱国、科学、创新、奉献等精神不能丢。

  “五.一黄金周对‘五四青年节’有一定冲击,因为放假,不少组织机构、青少年对这个节日有所淡化。”团市委宣传部罗部长说,这种现象已引起共青团中央的重视。这几年,共青团成都市委一直坚持在“五四”当天有意识地开展各类纪念活动。

  本报记者 姚长寿 王冕

  同步播报

  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揭晓

  记者2日从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获悉,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评选日前揭晓。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标兵”的分别是:陕西省科学院院长相里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91257部队温州舰舰长刘志刚,重庆市彭水县桑柘镇鹿箐小学教师豆红波,山东省长岛县南长山镇连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新贵,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独山子石化分公司乙烯车间班长薛魁,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北京地下直径线工程指挥长黄昌富,湖南省桑植县人民法院民事一庭庭长向恩林,北京电视台科教节目中心副主任徐滔,上海海关审单处主任科员彭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博士研究生胡铃心等10名同志。

  另外,北京公共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客运分公司302路14655号车组乘务员杨坤等200名同志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据新华社)

  200多名各时期青年英模齐聚北京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07年5月3~4日,在纪念五四运动88周年、中国共青团成立85周年之际,团中央邀请了200多名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优秀青年代表齐聚北京,参加“我与祖国共奋进”中国青年群英会。

  20世纪50年代的青年代表集体是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1955年,响应团中央发出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一支由60人组成的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奔赴“北大荒”,在这里开垦荒地、生产粮食。

  20世纪60年代,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大办农业”的号召,侯隽舍弃考大学机会和舒适的城市生活,到农村安家落户,推行科学种田。她的名字也成为那个时代年轻人的精神坐标。

  20世纪70年代末,青年纷纷积极投身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潮。陈景润成为青年最敬佩的人。1977年底中国恢复高考,上大学成为当时青年的最高理想。

  1982年,共青团北京市委将“北京市新长征突击队标兵”称号授给了北京六建公司隋世忠抹灰工青年突击队。他们取得的成绩也让“青年突击队”成为一个令人羡慕的光荣称号。

  1981年,中国女排夺得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冠军,取得了“五连冠”的骄人战绩,“人生能有几回搏”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口号。

  面向新世纪,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投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洪流中来,唱响新时代与祖国共奋进的青春之歌。

  打造“中国芯”的胡伟武,带领研制组研制出中国首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袁家军组织制定出一套适合飞船研制特点的并行工程管理办法,圆满完成“神舟一号”试验飞船发射任务,并先后指挥“神舟二号”到“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最终成长为“神舟六号”的主要负责人;陈明钰在进城务工期间自学取得法律本科文凭,创办了“小陈打工法律咨询热线”,专为进城务工青年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文书写作和诉讼等服务。

  时代在变,青年英模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变。(王冕 姚长寿)

  新闻背景

  88年前的今天,北大等十几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聚集天安门广场,喊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还我青岛”等口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群众运动迅速席卷全国,奏起了一曲浩气长存的时代壮歌。以后每年的这一天,全国各地青年都开展丰富多彩弘扬“反帝反封建、民主与科学”的“五四精神”纪念活动。

  1999年国家出台新的休假制度。五.一黄金周放7天长假,各地关于“五四”的纪念活动要么提前要么简化,甚至省略。这两年来,“五四运动”“德(民主)先生”“赛(科学)先生”这些词语渐渐淡出许多青年的生活,不少青年甚至连“五四青年节”也想不起了。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