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企业家一着不慎陷入高利贷深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5日08:51 荆楚网-楚天金报

  据《法制周报》报道 2007年4月底的一天,刘丙生走在繁华的湖南隆回县城街头,望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心情十分复杂。在这些崭新的楼宇当中,已经找不到他的任何痕迹,在新一轮房地产开发高潮中,刘丙生早已成为一个旁观者,他曾经的富有也早已成过眼烟云,刘丙生现在的生活颇为简单,“再也用不着为建房子操心了”。

  大部分财产都捐掉了

  刘丙生是湖南隆回县人,1996年,他承包了当地最大的建筑公司——隆回县A建筑公司的部分项目。

  当时的隆回县,房地产开发还没有形成气候,作为集体企业的隆回县A建筑公司很容易接到较大的工程项目。“那几年我们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刘丙生回忆说,“县委、县人大、教育局、公安局等单位的办公楼基本上都是我们建的。”短短几年时间里,经他建设的楼房达20余栋,总建筑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

  刘丙生很快成了当地名人,各种荣誉也接踵而至。腰包鼓起来了,刘丙生想到行善。连续数年,他拿出巨额资金给老家修建公路和赞助希望工程,因此获得“爱心企业家”、“慈善家”的美称。

  “那几年,我搞建筑赚了300多万元,其中220多万用于捐赠。”刘丙生说。

  据当地有关部门证实,在刘丙生捐助的项目当中,有据可查的就包括隆回县毛铺乡中心小学、铁矿村架电工程等,其中毛铺乡中心小学捐了50多万元。而刘丙生捐赠的大部分钱都用于老家村级公路的修建、当地村民打水井、自来水工程等。

  刘丙生的善举,让他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和政府嘉奖。刘丙生指着一沓发黄的荣誉证书说:“这些本本,加起来应该不下40本吧”。

  据了解,刘丙生因行善有名,在1996年以前,曾被当选为两届省人大代表,还当选过全国十佳水利标兵、省劳动模范、省十佳人武系统新闻人物等。

  一步踏入高利贷深渊

  尽管房地产开发项目具有较高的利润,但不菲的垫资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一般建到三四层之后就没钱了。这时建设方的资金一时供不上,自己的垫资又用完了,没办法,只好向高利贷者临时借款来周转”,刘丙生说,1995年在承建一个基建项目时,他第一次向高利贷者借了30万元钱。

  “你借了谁的钱?”记者问。

  “这个不能说,千万讲不得。”当记者追问放高利贷者是谁时,刘丙生神情顿时凝重起来。他说,高利贷者纠集了一大帮吸毒、刑满释放人员和无业游民,一旦透露他们的情况,就会遭遇到残酷报复。

  “那你是怎样开口向他们借钱的呢,有什么特别的手续或行规吗?”记者问道。

  “县城里放高利贷的人,大家都认识,有些还是在场面上混的。”刘丙生说,哪个要借钱,一般都会直接找到他们;双方谈妥金额和借款时间后,放高利贷者很快就会把钱送到你手上。

  刘丙生向高利贷者借了几十万元周转资金,大多是“星期贷”,也就是说,借一个星期的钱,每1万元付利息1000元。到期如果没有按时还钱,连本带利翻番,也就是在1.1万元的基础上翻一倍,变成2.2万元。

  “自从借了高利贷后,我的生活就彻底发生了变化。”刘丙生说,由于当时一个基建项目的周转期较长,无法及时还钱,他很快陷入利滚利的深渊。

  躲债8年没回家过年

  “借了钱超过期限不还,放高利贷者就会派人找上门来。”刘丙生说。有一年,他借了2万元钱,没有及时还上,放高利贷者就找了一帮“社会上的人”,将他绑到一辆事先准备好的小车上,拖到隆回县白竹桥。几个人将他从车上拉下来,推到河边,将他的头往河水里摁。“他说要多少就得给多少,不答应就继续摁。”刘丙生说,最后他答应还5万元的利息,一个月内归还,这才捡回一命。

  “水刑”的经历刚过,可怕的遭遇又接踵而至。在刘丙生答应还5万元利息后,那帮人专门派了两个人日夜跟着他,刘丙生走到哪里,他们就跟到哪里,形影不离。一个多月后,刘丙生东挪西凑,终于将5万元“利息”还上,结束这种噩梦般的日子。

  从1997年起到2005年,刘丙生为躲避高利贷者的追债,有8年没有在家过春节。他的企业也在高利贷者的逼迫下停止了运转。“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都曾经留下我逃债的足迹。”刘丙生说。

  刘丙生说,直到最近几年,他还在还账。“累计已经还了220多万,现在还没还清,他们还在找我要钱”。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