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剧目设一个临时党支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6日00:14 北京晨报

  北京京剧院党委打造重点新剧目有秘诀

  去年4月27日晚,德国柏林世界文化中心大剧院,在悠扬婉转的吟唱中,两个半小时的京剧交响剧诗《梅兰芳》演出结束了。随着幕布徐徐落下,全场爆发出长时间雷鸣般的掌声。北京京剧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玉珍告诉记者,演员们谢幕达15次之多,这盛况在出国演出中是第一次,而演出的成功正是得益于临时党支部发挥的巨大作用。

  焕发身先士卒的团队精神

  北京京剧院党委有个特点,就是每有重点新剧目,就在剧组成立临时党支部。早在排演新编剧目交响剧诗《梅兰芳》之初,临时党支部就成立了。

  临时党支部成立后,担任临时党支部副书记的朱强就贴出了“我是党员向我看齐”的倡议书,号召党员主演“关键时刻站出来,平常时候看出来”,天津青年京剧院著名演员孟广禄第一个在倡议书上签了名。于魁智、赵葆秀等人也贴出了决心书。从剧院到剧组都形成了党员干部、党员主演身先士卒的团队精神。

  今年,梅兰芳剧团出访印度,参加国际舞台艺术会展。到了剧场才发现演出条件很差,只寥寥几盏舞台灯,简陋的地板上也没有地毯。访印演出的剧目是神话剧《白蛇传》,对灯光的要求高,武打动作复杂,在这种条件下很难保证演出质量。有的同志产生了畏难情绪,临时党支部马上召开会议,要求党员干部带头克服困难,保证演出要高质量。一席话振奋了大家的精神,没有灯光,就自己架设,没有地毯,就借来宾馆的小块方毯,用双面胶带一块块粘起来,从早上一直忙到晚上开演前,他们一刻也没有休息,又用精彩绝伦的演出博得了印度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党员艺术家甘愿“挎刀”

  老话说“看戏看角儿”,京剧演出没有名角就难有观众。院长王玉珍在党委会上提出“品牌、人才、经营”的战略。在创作《风雨同仁堂》时,他们打破了院内演出团的界限,集中全院力量组织了最佳阵容。这部戏里,著名老旦演员赵葆秀演一号角色,而他的大师哥李崇善演二号角色。按梨园行传统规矩,老生应该“挂头牌”,但剧目内容决定老旦是一号人物,要“挂头牌”。而作为一名党员,李崇善二话没说。在榜样的带动下,演员互相“挎刀”(指互相演配角),相帮相衬,形成了众多名角“甘为绿叶衬红花”的舞台效应。在中国第二届京剧节上,这部群英荟萃、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新作获得金奖。同时,演出超百场,收入过百万,取得了良好效益。

  这种相互“挎刀”的局面早已在北京京剧院成为一种习惯。在《梅兰芳》剧组的主演阵容中,有当红明星于魁智、李胜素,有当代裘派名净孟广禄,剧院的挑梁名角赵葆秀、李宏图、朱强等国家一级演员甘当配角,以精湛的技艺塑造了一个个“湛青碧绿”的“绿叶”,成就了一段梨园佳话。强强联手、阵容豪华的《梅兰芳》首轮公演,产生强烈反响,5场演出收入近百万元,创下新剧目首演票房新高。晨报记者 赵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