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调研发现学生眼中的教授上电视讲坛“正面影响多于负面” 六成学子理解“易中天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6日08:10 上海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 刘晶晶 通讯员 傅湍薇 随着“百家讲坛”的热播,易中天、于丹等一批大学教授成为了公众心目中的明星,那么,大学生对于这一现象如何看待?复旦大学团委近日实施的一份调研显示,六成学子认为教授上讲坛“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这次调研共发出问卷100份。其中,男生56人,女生43人。被访同学为复旦03至06各级本科生,其中大一学生占约50%。被访者来自经管、法政、数学、新闻、医学、文史哲等各院系。

  调研发现,高达94.88%的被访同学知道这些教授上电视讲坛并且出了名。当被问及对越来越多的教授上讲坛这一现象有何看法时,05法学的一位同学说:“凭真才实学,一举成名无可厚非。”而他的看法也代表了大多数同学的意见。复旦学子对于教授上电视讲坛现象表现出较高程度的理解,61.5%的受访者认为教授上电视讲坛的原因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传播自己的想法”,将教授上电视讲坛视为学术自由、观点评论自由的一种表现。

  对于教授走上讲坛的影响,有62.8%受访者认为教授上讲坛“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赞成这种形式。

  其中约三分之二的同学认为其正面影响表现在“普及知识”上。接受调研的同学认为,学者具有社会精英、知识权威的形象,由学者用较为通俗易懂的方式来讲述历史、文学、文化等知识,更容易引起普通大众对所见所闻的高度接受和认可。而电视作为当前的强势媒体,宣传效果好、影响面广为大众所喜闻乐见。所以从普及的角度上来说,教授上电视讲坛是一种向大众普及知识的高效方式。

  持否定态度的同学中约九成的人认为,虽说电视讲坛中表达的只是教授们个人的见解,但有些观点可能是错误的,长此以往,本来提供百家争鸣平台的电视讲坛反会因为某位教授的观点特别受欢迎而形成明星教授的“一言堂”,甚至出现一些误读、误解经典作品的“心得”。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