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周需要新定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6日09:41 每日新报

  朱胥男

  “黄金周”制度从推出到现在已经走过了9个年头,与刚刚实行时候的兴奋相比,现在的黄金周好像更多了些无奈。昨天有媒体报道,有网友将黄金周比作遭罪周,并总结出来3宗罪:糟蹋景致、糟蹋游客、糟蹋时间。这个帖子在网上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并且引发了网友们关于如何以正确方式休假的反思。

  根据全国假日办提供的数字,2006年黄金周旅游接待人数已经为3.57亿人次,相当于全国每4个居民中就有1个在黄金周期间选择出游,人均花费水平约为400元。如此规模的旅游热潮除了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带来经济收入外,随之产生的社会问题也不容忽视。

  黄金周首先应该是“安全周”。每到黄金周,安全问题都会被列为重中之重。但是,尽管有全国假日办、公安交管部门的三令五申,尽管旅游安全问题一再被强调重视,但不幸的事故还是不期而至:云南迪庆梅里雪山发生雪崩,南京水上小飞机与游艇相撞,云南临沧特大交通事故16人致死……这些安全事故的新闻在刺激我们视觉神经的同时,也在随时提醒我们,面对黄金周带来的出游高峰,无论是自驾游还是乘车出行,千万不能放松安全这根弦。

  其次,黄金周还应该是“文明周”。人群聚集的时候往往更能体现出群体的素质,“黄金周”正是这样一个检验国民素质的机会。人山人海的景区往往乏人监督,游人的行为只能更多地靠自我管理,于是在一些旅游景点,我们总能看到类似爬到雕像上照相、随意攀折花草树木、在公共场所横躺竖卧等不文明的现象,这些不文明的行为甚至还影响到了国人的形象,因此,黄金周有必要成为“文明周”。

  最后,黄金周还应该是“环保周”。如潮的游客在给旅游景点、观光景区带来收入的同时,也往往制造出饮料瓶、餐巾纸、废广告、一次性餐盒以及食物残渣等大量垃圾,既让景区的管理部门大伤脑筋,又影响到了其他游客的兴致和心情,更重要的是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每年的黄金周已经成为一次全国总动员,各个部门、各个行业都如临大敌般地被调动起来。而在实行了9年之后,老百姓也开始产生了审美疲劳,“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面对着神州各地汹涌的人潮,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出门旅行的计划,选择了在家过节。因此,如何科学度假也成为学问,很多人提出要转变观念休闲度假,但往往难以如愿。

  尽管如此,黄金周制度在我国推行9年以来,不可否认地对我国的经济、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项制度的存废也关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可以肯定的是,黄金周制度仍将在一段时期内存在,当前需要我们做的是集中全社会的智慧,为这个全民休假制度作出一个睿智的安排。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