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城癌症患者赵璟艳为医学捐献遗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7日02:53 燕赵都市报

  本报记者 刘光昱

  2006年9月11日,一位癌症患者用已经浮肿的双手,庄重地在遗体捐献志愿书和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赵璟艳,成为秦皇岛市志愿捐献遗体的第一人。2007年5月2日晚,56岁的赵璟艳带着对亲人的眷恋以及对美好世间的祝福静静地离开了人世。次日,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的丈夫和女儿,将赵璟艳的遗体托付给专程从保定赶来的河北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接收站的工作人员,希望他们能帮助老人完成生前的心愿。

  幸福之家因病致贫

  赵璟艳和丈夫1992年举家从黑龙江来到秦皇岛打工谋生。几年间夫妻俩白手起家,经营起了一家木器加工厂。1997年,赵璟艳被查出患有乳腺癌,虽做了切除手术,但癌细胞已经扩散。此后,两人无心工作,常年往返于北京、天津等地求医,几年下来,积攒的30多万元一无所剩。

  近几年来,随着赵璟艳病情的加重,身边越来越离不开亲人的照顾,丈夫扔了生意,女儿也为照顾妈妈辞了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

  去年,赵璟艳一家由于因病致贫并热心公益事业,被秦皇岛市特批将户口落入本地。

  曾经笑对病魔的“抗癌明星”

  日前,记者来到赵璟艳生前的家———海港区白塔岭某废品站内的一间极简陋、破旧的简易房,房内露着红砖的墙壁上挂着的一幅全家福,照片的上面挂着大红光荣花,那是2003年赵璟艳和丈夫程铣铎结婚30周年时全家人到影楼拍的,那一年,赵璟艳还被抗癌协会评为“抗癌明星”。那时,赵璟艳虽然承受着贫困与病魔的重重折磨,但照片上的一家人洋溢着自信和幸福。

  在墙的另一边还贴着许多赵璟艳自己创作的励志诗句。程铣铎告诉记者,10年里,妻子从未在病魔面前低过头,每闯过一年,她都要以写诗的方式庆祝一下,鼓励自己,也鼓励与她有着同样痛苦经历的人笑对病魔。

  立下遗愿为医学捐献遗体

  2004年,遭受病痛折磨的赵璟艳偶然在电视上看到关于遗体捐献的节目,萌生了过世后为医学教学捐献遗体的想法,并对丈夫和女儿留下遗言,希望过世后家人能帮助她将遗体捐献给医学院,让学生们多积累医学经验,真到了那一天,她会走得更欣慰,也会觉得自己的人生更有价值。

  丈夫程铣铎理解了妻子的选择,开始与有关部门联系,但当时这项工作还未在秦皇岛开展,赵璟艳要为医学捐献遗体的心愿一再耽搁。2006年,秦皇岛市红十字会副秘书长刘翠收到赵璟艳的亲笔信,开始为她联系接受遗体捐赠的医学院。2006年9月11日,赵璟艳夙愿得偿,庄重地在遗体捐献志愿书和协议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夙愿得偿老人从容辞世5月2日晚,赵璟艳在家中从容辞世。5月3日,河北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接收站的工作人员从保定赶到赵璟艳家中,赵璟艳的亲友与接收站的工作人员满怀悲痛、崇敬之情将她的遗体送上救护车。

  遗体捐献接收站的边进才站长表示,现在医学院校的遗体来源非常紧张,自2004年河北大学医学部遗体捐献接收站成立以来,赵璟艳是第4例遗体捐献者,老人的这种为他人奉献一切的高贵品质让他们深受感动,医学院的师生们一定不会辜负老人的期望。同时,赵璟艳老人的这种精神应该得到全社会的赞誉和景仰。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