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媲美兵马俑打捞南海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7日06:56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价值媲美兵马俑打捞南海号
昨天上午,南海Ⅰ号古船打捞沉井正式从广州打捞局小洲码头起航开赴阳江打捞现场,这标志着南海Ⅰ号古船打捞正式开始。南海Ⅰ号打捞总指挥吴建成工程师向记者介绍,沉井将由“穗救拖3”拖船拖带,途中历时两天,预计本月8日到达阳江现场。预计,古船将于今年7月出水。专家表示,南海Ⅰ号古沉船整体打捞无论在世界考古界还是在打捞界都属首创。

  据悉,南海Ⅰ号是一艘沉没800多年的宋代木质船。有专家估计,打捞南海Ⅰ号的价值将不亚于发现西安秦始皇陵兵马俑。最热门的三个悬念随着南海Ⅰ号7月中旬浮出水面,将逐一解开谜团。

  “南海Ⅰ号”打捞副总指挥王仁义告诉记者,这次打捞行动至少将有13艘各类船舶参与其中。沉井安放完毕后,作业人员开始清挖沉井两侧的淤泥,通过底梁穿越,把沉井的底部封住。沉箱被安全和准确吊到半潜驳甲板上之后马上安装加固件。接着半潜驳上浮,沉井全部露出水面,随着前面拖轮的前进,一至两天时间“南海Ⅰ号”就到达“水晶宫”。

  吴建成表示,“南海Ⅰ号”古沉船的整体打捞在世界考古界还是首创。北欧国家的考古打捞虽然发达,但是其采用的方法大多是水下切割方法。首先把古船的货物全部运走,然后对船体进行切割,将切割之后的小块船体打捞上来进行复原拼装。“这种方法打捞容易,但丢失了很多考古信息”,吴建成表示,本次打捞之所以采取整体打捞的方式,主要是为了尽可能保存重要的考古信息,“一个瓷器摆放位置也要复原。”

  打捞古船四种武器

  武器一:沉箱绝招

  即将启程前往打捞现场的沉箱就像是装载“南海Ⅰ号”的超大“集装箱”。据现场工程人员介绍,沉箱建成后总重量将超过1000吨,其主要由上沉箱和下沉箱两部分组成。上沉箱将裹着“南海Ⅰ号”由“华天龙”号吊出水,下沉箱则将留在海底。

  武器二:华天龙绝招

  随着沉箱同时进场的将是同样备受瞩目的“亚洲第一吊”华天龙打捞作业船。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局长陈北先表示,“华天龙”在目前世界全回转起重船中,起重能力大约排在世界第六。

  在“华天龙”上,号称亚洲第一吊的核心部分———全回转吊机,其109米长的臂架高耸入云。它保证了“华天龙”能稳稳当当地吊起4000多吨的重物进行360度回转,也正是这一核心技术,使得将来在打捞“南海Ⅰ号”时,能够保证装载“南海Ⅰ号”的沉箱在起吊过程中保持稳定避免摇晃,最大限度地避免里面文物出现损失。

  武器三:气囊绝招

  打捞起“南海Ⅰ号”后,目前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已确定采用拖沉箱“进宫”方式,将气囊作为“进宫”的轨道。因为使用气囊作为轨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包裹在沉箱中的“南海Ⅰ号”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而且气囊要比钢轨柔软得多,相对稳定,这样就避免了对沉箱中南海Ⅰ号的损伤。

  武器四:水晶宫绝招

  为解决“南海Ⅰ号”沉船出水后的收藏、保护、研究和展览的场地需要,文物部门作出了“总体打捞、就地保护”的原则,选择阳江市海陵岛十里银滩建造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目前该馆已进入封顶阶段,在6月底7月初“南海Ⅰ号”打捞出水之后,将立即入馆保存。

  “南海Ⅰ号”博物馆地下工程水晶宫舱体内建成后必须装有腐蚀性的海水,因此建筑中必须采用先进的防水材料。如何保护“南海Ⅰ号”是十分令人关注的问题。为此,“南海Ⅰ号”水晶宫内采用了海水保护方式,“水晶宫”储水容积高15米、长50米、宽20至30米,公司技术人员在建筑设计上采用了较为新型的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以保水晶宫建筑物百年防腐。(广州日报)

  文物揭秘一艘沉船抵十座古坟

  考古界有“一艘船十座坟”之说,一艘完整的古船是当时一个社会的浓缩整体。“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初期的古沉船,从2001年至今,考古人员仅从“南海一号”外围清淤及其中一个船舱里,已经打捞出金、铜、铁、瓷类等器物5000多件以及南宋以前历代皇朝铜钱10000多枚!沉船所载瓷器分属浙江龙泉、福建德化、江西景德镇等南宋几大著名窑系的外销瓷器,造型独特,世间罕见!“南海一号”船身30.4米、宽近10米,是世界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商船,是唯一见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实体。

  随着打捞工作展开,更珍贵的文物将重现天日!专家估计整艘船文物超过6万件,其文物价值及考古价值足以媲美兵马俑、敦煌石窟和北京故宫!

  古船文物鎏金龙纹手镯

  今年4月,专家们在“南海一号”船只附近清淤中,打捞了一只鎏金龙纹金手镯、一条纤细卷曲的金条和一对无花纹小手镯。其中,鎏金龙纹金手镯估重约为4两,镯体粗壮,两端都雕成了龙头形状,可以放大和缩小。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