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培训“难”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7日07:15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本报评论员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民向城镇产业工人转化,已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之一。而要实现这种转移转化,就必须让大量农民工找到工作,实现就业;就必须让大量农民工通过培训拥有一技之长,从而在竞争中实现择业和就业。

  农民工培训“难”在哪里?通过近一段时间的采访调查,记者发现很多地方对农民工的培训还明显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经费投入不足,部分农民工由于时间、费用等因素的影响,参训积极性不高;二是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常规机制不健全;三是农民工专门培训机构培训质量不高。有的培训不是为了提高农民工技能,而是为了部门或学校“创收”,课程设置呆板,缺乏针对性;有的培训和社会发展要求、企业用工需求脱节。不少培训机构很少有新的授课形式,“我讲你听,我教你学”,缺乏实用性和吸引力;还有部分培训机构教师缺乏,专职教师不专,兼职教师难兼,业务水平普遍偏低,教学质量不高。其结果,一方面用人单位难以招到理想人才和急需的具有相关技能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浪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培训后的农民工仍然找不到合适工作,培训成了农民工心中难言的“痛”。

  破解农民工培训难,政府是关键。各级党委政府应把农民工培训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的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在培训经费上,应建立政府为主导,用人单位、农民工共同投入的费用分担机制。在政府保证投入的前提下,引导用工企业加大培训投入,鼓励民间捐资,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同时,要加强监管,用于补贴农民工培训的费用必须专款专用,提高使用效益。

  当前,从农民工整体来看,对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有着强烈渴望和迫切愿望。但是,要把渴望与愿望转变为学习知识、踊跃参加技能培训的实际行动,则还需要有关方面作出更大努力。农民工具有分散性、流动性和季节性等特点,对他们的培训应以中短期为主,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一是与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举办具有行业特点、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与农民工求职的劳动力市场合作,把技能培训和向用人单位推荐工作结合起来;三是与大量招用农民工的企业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将培训课堂搬到企业。企业参与培训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应当逐步建立起“订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走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

  劳务协作是扩大输出、劳务培训、民工维权和就业服务的重要途径。应多组织各类劳务洽谈会,抓住区域经济发展契机,进一步扩大四川与沿海地区的劳务合作。各地可依托派驻发达地区的办事机构,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建立长期的劳务协作关系,互通信息,联成网络,形成合力,努力为农民工提供全方位服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