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个人热线”成居民好帮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7日09:27 东方网-文汇报

  不久前的一个夜晚,肇周路78弄的倒粪站出现满溢现象,居民情急之下拨打了“阿董热线”求助。半小时内,董师傅骑车赶到,前后不足20分钟问题解决。“找阿董算是找对了”,居民们啧啧称道。

  阿董,名董顺康,卢湾区市容管理局淮海中路街道管理所的一名管理员。如今,董师傅的小灵通已成为一条24小时开通的“求助热线”,随时接受居民求助并在第一时间帮助解决问题。

  市容管理问题找“阿董”,法律问题问“小毛”,修锁开锁寻“小张”……一个热心人、一个24小时开通的手机号码,新涌现出的“个人热线”为社区居民解决了无数生活难题。

  早在十年前,全市首个“市民求助中心”在瑞金二路410弄内落户。借鉴这一模式,各类市民求助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很快遍布全市各街道社区。在此基础上,社区服务热线“962200”进一步整合了各类服务资源,一张社区服务网络日益形成。

  如今,“个人热线”的出现更顺应了市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求助特征,热线从固定电话变为随身携带的手机,接听者则化身为穿梭于街头巷尾、善于解决问题的“万能手”。

  “公布自己的电话是需要勇气的”,董顺康说,“这意味着,必须有求必应”。每每接到求助,老董必定先到现场查看,能自己解决的他立刻动手,一时无法解决的,他尽可能联系相关部门,协助解决问题。居民门口的地坪突然塌陷了,空调室外机架的螺丝掉了……遇上这些“不沾边”的求助,阿董从未一口拒绝。今年以来,阿董已先后受理50多起求助,帮助解决问题100%。

  对于“小毛热线”负责人毛洪波而言,凌晨一两点被手机铃声闹醒并不少见。尽管电话那头的求助者可能只是询问一些婚姻关系、邻里纠纷等“家庭琐事”,但小毛总是立刻打起精神,清楚耐心地解答。“特殊时刻打来的电话,要么是困扰了求助者许久的问题,要么就是很紧急的问题,怎能怠慢?”3年来,这个热线手机令小毛牺牲了无数时间,先后接答各类法律咨询1800余起。

  前两天,家住瑞金社区南昌路的居民来电要求阿董帮助清理自家的装潢垃圾。“这回不用我出马了,我帮你联系阿德”。原来,不久前在区市容局的支持下,区内其他三个街道也分别诞生了“阿德”、“阿勇”等几条个人热线。“一下子多了几个好兄弟,今后能相互协助配合着为大家服务了”,阿董喜上眉梢。

  本报记者顾一琼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