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洋设备"听话"的邯钢工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7日09:29 河北日报

  蓝领风采④

  脱子林,河北省第一届维修电工技术状元,所写的论文曾获全国冶金动力系统年度论文一等奖……在邯钢工作24年间,他攻克了几十项技术难关-

  本报讯(记者:仝静海)4月28日一大早,邯钢集团公司动力厂车间内。随着一声清脆的号令声,该厂自主设计装配的2万空分制氧电控设备成功运行。此刻,站在操控台边默默操作的主设计师脱子林,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套新设备平稳运行的背后,包含了一名普通技师多少心血和汗水啊!2005年底,脱子林受命主持该项目的研制。整整一年半时间,他和同事们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一遍遍商讨,一次次测试,向集团提出合理化建议数十项,节约资金达88万元。

  像这样的任务,在邯钢工作24年的脱子林接过几十项,每次他都知难而进,累计为公司节约资金上百万元;并摘取了河北省第一届维修电工技术状元的桂冠。

  今年52岁的脱子林,1984年调入邯钢集团公司动力厂。他的工作就是通过操作一个庞大的电气自动控制系统为整个公司炼钢提供氧气、氮气等气体。这是一个技术含量高、操控复杂、对生产影响巨大的重要岗位。一旦电气设备出现一点点问题,就会导致整个制氧系统瘫痪,炼钢生产无法进行,经济损失难以估量。

  1999年,脱子林负责维护的一套进口制氧设备出现了故障。该设备是90年代初从原苏联引进的,由于该设备的励磁系统在设计上存在技术问题,自投产以来多次发生停机事故,制造厂家无从寻找,弃置不用又浪费巨大,就在这时,脱子林大胆地提出了改造设想,这让很多人为他捏了一把汗。因为如果调节失灵,并网失控,将对整个供电电网造成严重影响,后果不堪设想。可脱子林毫不犹豫地与厂部签订了责任状,一头扎进了对原装置控制方式、技术关键点的研究当中。

  历经1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脱子林终于使改造一次性顺利完成,改造后的设备调节精度、并网准确度、抗干扰能力、维护操作等各项技术指标远远超过了原进口设备,在引进大功率变频设备的技术消化、技术推广上走出了一条新路,仅此一项每年可为公司创效570多万元。

  随着邯钢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设备维护的技术难度随之加大。2000年初,厂里引进一套德产六号制氧机,该设备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独特复杂,时常出现一些突发性系统故障。为找出故障原因,脱子林顶着压力,带领工友们一个环节、一个元件地认真排查检测,最后确定出故障根源在于设备安装时的接地系统存在问题。他随即制订了改造方案,排除了故障,使影响生产的拦路虎得到彻底解决。

  凭着对钢铁业的热爱和对技术的追求,脱子林一次次勇攀技术高峰。他主持并设计实施完成的《邯钢进口15000m3/h制氧同步电动机励磁系统国产化技术改造》项目,年创直接经济效益达570多万元。该项目荣获河北省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2003年,该技术成果在全国冶金动力系统年会上发表,引起了全国各地电气专家们的关注和重视,被评为2003年度论文一等奖。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