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柳爱无言——云南机场集团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纪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7日10:08 云南日报

  经常乘飞机出行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下机伊始,如果受到彬彬有礼的机场接待,会使你对这个城市产生亲近之感;如果遇到热情文明的机场服务,会让人感受到这里的和谐与温情。于是,对这个城市的感受和了解,便从机场开始。

  很显然,机场除了是一个地方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地,还是一方和谐社会的缩影。

  广袤的云南大地上有11个通航机场,去年安全迎送中外旅客1896万人次,云南机场集团生产规模排名全国机场集团第4位。

  有人说,机场是个小社会。那么,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小社会”为和谐云南大社会作出了怎样的贡献?于是,记者便走进了云南的机场,走近了这里的干部员工。

  用心服务——和谐从机场开始

  这是今年春节期间发生在昆明机场的一幕:

  沈阳-昆明的飞机刚一着地,谢老伯就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开始收拾东西:皮箱、背包、手提袋,又拖又背地跟着人群往机舱外走。

  经过了长长的进港通道,离出站口还有好几步,年近七旬的他已是腿酸手软,只好放下手中的物件,睁大双眼寻找前来接机的亲属。此时,几位身戴“诚信”绶带的年轻人大步走上来,两人拿起行李,一人挽搀着他,边走边问:“家里有人来接吗?”“记得电话吗?我们帮你联系。”

  从冰雪皑皑的北国,来到春光明媚的昆明,迎面而来的“一米阳光”,使谢老伯顿感温暖:“昆明真好!”

  清晨8时,是昆明机场进出港航班的高峰期。国内值班员达芳工作的值机柜前来了一位神情沮丧的中年妇女和一个不停哭泣的小女孩。达芳连忙上前询问,得知这位旅客因晚到机场漏乘了前往北京的航班,而此时,她身上的钱也已花完。达芳二话不说,马上用手机与其远在北京的亲人联系,让对方把款迅即打在自己的账户上。随后,又帮旅客改签了后续航班,还为母女俩送上了热气腾腾的早点。这位旅客感动地含着眼泪对机场值班领导说:只知道云南的景色好、气候好,没想到云南人也这么好!

  一位欧洲旅客说,走进昆明机场,就让人感到“这里天天是春天!”

  在昆明机场,在丽江机场,在版纳机场,在德宏芒市机场……记者从留言簿上,从每一位旅客脸上,读到了无数个类似的感人故事。

  机场员工如此,干部也如此。集团公司总经理刘明、党委书记周凯及党委班子成员,无论是在机关,还是下基层,总要忙里偷闲地到各机场候机厅转转,看看哪个部位有欠缺,哪项服务不到位。他们对旅客会像普通员工一样,热情地向南来北往的旅客解难释疑,虽然旅客并不知道他们是谁,但每个人都回头报以感激的微笑。

  这,就是云南机场人,大家用心做事,用心服务,让和谐从机场开始。

  真爱无言——帮贫济困造和谐

  这是一份云南机场集团公司2003年以来向社会捐资情况统计表:抗击“非典”爱心捐款,向大姚地震灾区捐资捐物,为德宏“7·5” 特大洪涝和滇西“7·20”泥石流灾区捐款,向昭通、文山地震灾区捐款,向希望工程捐款,各机场向所在地贫困群众捐款……2003年至2006年的4年内,集团干部员工共计捐款110万元。

  110万元与云南偌大的贫困需求相比,也许是杯水车薪,但它是机场集团2500名干部员工的爱心体现。记者在集团公司大楼的“企业文化宣传栏”前看到一幅机关捐资济困的照片:总经理、党委书记在前,长长的队伍转了好几道弯还不见尾,每一个人脸上的表情都很认真、很迫切,每个人都把“责任”二字“写”在了脸上。

  青年职工王兴锐2004年自愿报名到文山县厚德镇蹲点扶贫。在担任副镇长两年时间里,向民航部门争取资金2万元,在乐龙村委会斗米村建起了蓄水池,把自来水引到了群众家门口,彻底改变了该村几十年来到15公里外拉水吃的状况;他自己出资买来多媒体教学光盘,办起了科学养猪电教培训班,培训农民300多人次。在他的积极促进下,2003年,昆明机场在厚德镇贫困村招收培训了一批驱鸟员,组建了昆明机场驱鸟队,还招收了两批航空护卫人员;他四处奔走联系,使该镇于2003年向北京一家政公司输出了三批服务人员;他号召早期“走出去”的务工者为家乡作贡献,集资捐赠了数字卫星地面系统设备,使村民看上了电视,听到了广播。在两年时间的挂钩扶贫中,他在当地进行了“烤烟漂浮育苗”、“地膜辣椒”、“新型沼气”、“新型牧草引进”等项目的推广,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好评;此间,他还积极引进资金,在当地建起一所希望小学。2003年,王兴锐被团省委评为“优秀青年志愿者”。

  全省10个机场每年都在当地开展扶贫济困活动,不少人与贫困学子结成了“对子”,与贫困农户结成了“对象”,爱心如溪水潺潺流淌。

  以爱暖心——帮教所里倾真情

  著名诗人歌德曾经说过:“你若要喜爱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作为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机场集团公司非常注重引导青年员工积极参与和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承担起促进社会和谐的责任和义务。

  这是记者亲眼目睹的一次特殊会见:2006年8月,集团公司团委带领40余名青年团员第五次走进了云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与40名在这里接受教育的学员面对面坐在了一起,开始促膝谈心。

  “好好读读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会知道该怎样对待自己、对待人生、对待困难。书上有地址,有什么困难找哥哥,哥哥相信你一定会改造好,早日走出这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说这话的是机场集团公司机关的一名团员青年。

  “只要找到了这位哥哥,就找到了我们大家,我们都是同龄人,都会关心和帮助你们!”另一位团员青年接着说。

  面对一张张真诚关切的面孔,在场的未成年犯们流下了悔恨与感动的泪水。

  2005年以来,机场集团公司团委先后组织220名团员青年与220名未成年犯结成了帮教对子。团员们以各种方式不间断地与帮教对象联系,询问他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向他们捐赠书籍和实物,浓浓的关爱之情在青年团员和帮教对象中间回荡,不少帮教对象因表现良好获提前释放,而团员青年们也在其中受到了一场人生观教育的特殊洗礼。

  云南省青少年普法领导小组办公室把机场集团团委的做法和经验编写成专题材料,号召各单位都要向机场集团团员青年学习,做一名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时代青年。

  营造和谐--机场人责任在肩

  2004年4月26日,云南民航机场正式移交地方管理。今年2月14日,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机场集团的明确定位是,经云南省政府批准组建的具有公益性特种产业实体,为省政府直属的大型国有企业。

  很明显,机场集团是企业,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内,什么最赚钱,就大力发展什么,反之,可淘汰、关闭、停产。但对于机场集团来说,却不能用这个规则套用自己。

  “目前,集团10个机场中只有昆明、丽江、西双版纳3个机场盈利,其余7个机场年约亏损5000万元,可我不能将这些亏损机场关闭掉呀!”刘明总经理这样说。

  据了解,机场集团的方针是做强昆明机场,做大丽江、版纳机场。在此基础上,积极向国家民航总局或省政府争取资金,用于各机场的改扩建。用刘明的话就是说,集团公司要想方设法把亏损机场“背”起来往前走。

  “背”起亏损机场,为的是营造一方和谐。

  对此,党委书记周凯这样解释:“作为一个地区和城市的重要窗口和配套基础性设施,机场承担起了促进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交通公共设施职能。它以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城市竞争力、国际竞争力和改善投资环境为目标,通过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散助推当地社会发展。试想,如果云南的西双版纳、丽江、香格里拉没有机场,就不会有今天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如果临沧、普洱、昭通等地没有机场,经济发展速度就会更加缓慢,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建好机场、管好机场、维护好机场,营造一方和谐,是一种责任,社会责任!”

  樟宜机场是新加坡的一个重要企业,有4万人在这个机场工作,其贡献已经超出了机场的范围。昆明国际机场现有驻场企业20余家,6000多人在这里就业,目前共开辟国际国内航线180条,日起降航班量最高时达432架次。去年,该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400万人次,今年将向1664万人次迈进。

  按照国际机场协会测算公式,机场产业带动相关行业的增加值是航空业务产值的2至3倍,间接就业人数为直接就业的4至6倍。机场旅客吞吐量每增加100万人次,可直接拉动当地经济产生效益1亿美元。目前,云南所有机场直接就业人员共5000余人,2006年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近1900万人次。以此计算,云南机场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有多大,便可想而知!

  机场集团制定的“十一五”规划是,到2010年,云南机场业产值总规模将超过200亿元,实现航空运输相关产值360亿元,对国家利税贡献率达到30亿元。到那时,民航业带动相关行业间接就业数将达到20万人左右。

  机场是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细胞。机场人要谋求更大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营造更大的社会和谐。

  如春风拂柳,机场人把无言的爱洒在了云岭大地上。

  本报记者 成淇平通讯员 邹玉惠(云南日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