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下乡添乱成沉重包袱 基层官员苦于三陪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7日10:47 汉网

  中新网5月7日电 香港大公报近日发表文章说,官场上陪吃、陪会、陪玩的“三陪”,作为官僚体制的痈疽,已经成为基层官员沉重的包袱,令人堪忧。

  文章说,这几年,社会上陪舞、陪酒、陪歌的“三陪”现象有所收敛,然而,另一种“三陪”,即官场上陪吃、陪会、陪玩,却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基层干部沉重的包袱,令人堪忧。

  文章分析,基层“三陪”的孵化和泛滥有其一定的背景成因:

  领导机关添乱。现在领导机关下基层的人越来越多,但往往只是下到农村乡镇、城市街道办事处这个“夹层”,听听汇报,要要数据,看看“盆景”,真正到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当中去的很少。有时一个电话、一份公函、一个传真、一份电子邮件就能解决的事,却非要大队人马,车轮滚滚,开进基层。而且一定要基层领导同志亲自陪,不陪就认为是大不敬,有的甚至要到边界迎送。而名目繁多的检查又为基层“三陪”推波助澜。

  基层竞相攀比。基层“三陪”,有时是不得已而为之。为了取得上级领导机关的欢心,日后办事方便些,基层领导违心地敬献殷勤。而基层相互之间又在探风摸底,在接待规格上搞攀比。你是用大中华招待,我就用极品玉溪;你是瓶装啤酒,我就上罐装饮料;你带领导逛名胜,我就再加送土特产。

  干的不如陪的。这几年,基层领导逐步摸索到官场升迁的门道,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者明珠暗投,长期被埋没,得不到重用提拔。而经常陪上级领导吃喝玩乐的干部却因面熟、嘴勤、礼厚而青云直上。于是大家都在“陪”字上动脑筋、下工夫,以图来日官场攀升。

  文章指出,基层“三陪”并不是不可救治的顽症,只要建章立制,强化监督,上下共勉,“三陪”就能有所收敛。

  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党政机关要重塑人民公仆的形象,领导干部下基层,轻车简从,不搞迎送,食堂就餐,不接受宴请,不参加专场娱乐活动。也不要转嫁会议经费危机,到基层乱设会场,给基层增添麻烦。要按章办事,不要把为基层排忧解难同“三陪”挂鈎,谨防权力嬗变为交易。

  狠刹奢靡的攀比之风。基层招待上级来人,一定要遵守热情简朴的原则,提倡吃便饭,主随客便,不搞圆桌会餐。也不要巧立名目,引领导进入娱乐圈。要坚持标准,严格审计,谁出馊主意陪出新花样,就叫谁认帐、掏腰包。

  坚持科学的用人标准。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颁布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上级领导干部要任人唯贤,对基层干部的提拔任用要以实绩论英雄,不能凭陪的印象定终身。考察干部应走群众路线,尊重民意,听听人民群众对基层干部的议论,特别是在酒楼茶肆的“闲言碎语”,掌握最原始的口碑。(蔡恩泽)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