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关系 萨科齐走向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2:13 都市快报

  

外交关系萨科齐走向哪里?
萨科齐从政经验丰富、处事果断,是法国新一代政治领导人。他被法国人认为是“法国政坛自戴高乐以来最伟大的人物”,一些媒体干脆称他为“小拿破仑”。

  他传承了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戴高乐将军以及其后的希拉克等老一辈法国右翼党派的政治信条和治国理念,但他所面临的国内形势和国际局势,与其前任领导人相比,发生了巨大和深刻的变化。

  因此,法国总统的宝座不可能坐得轻松。从对外政策的角度看,法国正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身为新总统,萨科齐怎么办?

  ■问题与挑战

  ■外交对策

  综合国力持续下滑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法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下降。

  法国的人均GDP(国民生产总值)在最近25年中从世界排名第7位下降到第17位(截至2005年的数据);目前,法国的经济增长率仅为1.4%,在欧盟各国中最低,而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则最高;法国的失业率长期徘徊在10%的高水平上。

  法国实力的下降与其长远的战略目标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欧洲的影响力不断缩小

  2005年5月,希拉克提出法国通过全民公决来批准《欧盟宪法条约》,但公决的结果却否定了这一条约。

  这不仅对希拉克本人是一个打击,更导致法国在欧盟中的地位受损。随着欧盟不断扩大,一些来自中东欧的新成员对法国主导欧盟的地位提出了挑战,而曾经是推动欧洲建设的“法德轴心”也由于两国领导人立场差异的加大而越来越失去了“发动机”的作用。

  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经济迅猛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同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也随之增强。法国认为,无论在争取产品和投资市场上,还是在资源开发上,都面临着这些国家咄咄逼人的威胁。

  新一代领导人影响力小

  法国经历过二战的政治领导人已经纷纷退出历史舞台,而年龄在50岁上下的新一代法国领导人的资历很难同戴高乐、密特朗或者希拉克这样的领袖人物相提并论,他们在国际舞台上尚未被人知晓或熟悉,这就直接影响法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

  在竞选期间,萨科齐就外交事务多次发表过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显示了他在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下对法国外交政策可能进行调整的意愿以及制定外交新政策的意图。

  对欧盟

  竭力恢复原有地位

  继续推动欧洲一体化

  法国将在明年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欧洲建设能否迈出新的步伐与法国新政府的能否有所作为关系密切,因此,摆脱“阻碍欧洲政治一体化”的不利形象、恢复法国在欧盟中的大国地位,是摆在萨科齐面前的紧迫任务。此外,欧盟也是法国加强自身在世界事务中地位的一个重要工具。

  萨科齐设想各国议会通过一个简单版本的“欧宪条约”,以取代原来有争议的《欧盟宪法条约》。这一“改版”的核心内容是设立欧盟主席和外交部长,使欧洲有真实和具体的“面孔”与“声音”,保证欧盟政策的稳定性和欧盟在处理对外事务时保持一致的立场。

  他还提出,邀请欧盟其他26个成员国派遣一支部队参加今年7月14日法国国庆节的传统阅兵式,来表明“法国有意愿推动欧盟建设”。

  此外,他支持欧盟与土耳其展开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谈判,但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他呼吁欧盟暂停吸收新的成员。

  不过,尽管萨科齐对欧盟建设抱有“积极态度”,但他在竞选期间多次挑战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还公开表示希望改革欧盟现行决策机制,这些立场能否得到欧盟其他成员的认同还有待观察。

  对美国

  当选就给布什打电话

  逐步修补同美国的关系

  萨科齐被媒体认为是个“亲美派”,在他看来,法美关系不睦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法国的利益,因此有必要进行修补,但他同时强调“朋友关系不是顺从关系”,“要勇于向犯错误的朋友讲出真相”。

  萨科齐当选总统后在与布什总统通电话时说:“美国可以相信法国的友谊。”不过,他也呼吁美国加入全球应对气候变暖的行动,对人类承担起一个大国应尽的义务。

  在伊朗核问题上,他表示伊朗核武计划“不可接受”,国际社会应毫不犹豫地加强制裁措施,但是反对对伊朗动武;他认为法国与伊朗进行民用核能合作的可能仍然存在。

  这些表态显示,萨科齐在重大国际热点问题上还将继续坚持法国一贯的立场,而在这个基础上则有可能调整对美政策,法美关系从而得到改善。

  萨科齐就任法国总统后,将在今年6月第一次参加在德国召开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他如何亮相?无疑将受到各方的关注。

  对俄罗斯

  态度谨慎不与交恶

  减少能源依赖程度

  法国始终把俄罗斯作为一个具有重要战略和经济利益的伙伴来对待,而不会完全站在美国一边同俄罗斯交恶。关于美国在欧洲的“反导计划”,引起了俄罗斯方面的强烈反对,希拉克此前曾指出,美国的“反导计划”有可能分裂欧洲。

  萨科齐的态度是,这不是捷克或者波兰一个国家的问题,也不是欧洲一方的问题,除非欧洲完全放弃自身的防御政策。

  在能源安全问题上,萨科齐主张减少欧洲能源依赖俄罗斯的程度,从中亚地区进口天然气,实现能源输入来源多样化。

  对中国

  有这样那样的意见

  但将更加理性和务实

  中法两国1964年建交以来已有40多年,两国关系不断发展。希拉克执政后,两国关系不断升温,在人权问题上,希拉克率先决定不再公开批评中国、强调通过对话而不是对抗解决问题。在他的倡导下,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同样出自传统右翼的萨科齐,无论从政治理念上还是现实需要考虑,都应当继续维护与中国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

  曾于1992年、1995年和2004年三次访问过中国的萨科齐对中国近年来经济建设成就表示赞赏,认为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国家”,甚至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国家”。他指出,中国在国际事务上的态度对世界和平稳定有关键影响,朝核问题上取得突破便是最好的例证。他还希望中国能够在伊朗核问题上与法国和欧盟进一步合作。

  他特别强调,中国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任何国家在与中国的对话中都必须持尊重的态度。

  但是,萨科齐对中国同样有着这样那样的意见。在欧盟对华军售解禁问题上,他认为现在讨论尚为时过早,他甚至在私下场合说可能否决欧盟对中国的军售解禁。在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承认问题上,他将延续希拉克的对华政策,在希拉克任期内,这一问题没有实质进展。鉴于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承认需要欧盟成员国一致同意,在欧中贸易摩擦日渐增多的背景下,这一问题解决起来的难度可能会更大。另外,法国人担心,日益增多的中国人进入非洲会损害他们在非洲的既得利益,从而中法之间因非洲问题产生摩擦的可能性日渐增多。

  但从总体上看,萨科齐执政后将不会改变业已存在的两国传统友好关系的基本框架,因为这既是自戴高乐以来法国的一贯原则立场,同时也是维护法国根本利益的战略需要。他在处理同中国的关系问题上,将会以维护国家利益作为出发点,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采取更加务实的立场。

  (综合新华社、《中国日报》报道)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