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亮点新气象新举措,钟山风景区创黄金周新辉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3:41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五一”长假,天公作美,中山陵园风景区7天共迎来近80万人次的客流,最高日接待量达15.8万人次,创历年同期新高。

  客流、车流激增,对景区交通、卫生、治安等诸多方面是一次集中考验。但笔者在中山陵、明孝陵的游客问卷调查点随机采访时发现,绝大部分游客对景区的环境卫生、内部游览线路、观景设施、安全保障等均表示满意。

  “中山陵园黄金周取得的成绩主要得益于科学化管理、人性化服务。新的举措为景区打造了新亮点,带来了新气象。”中山陵园有关负责人说,在旅游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游客用理性的眼光去感受景区的点滴,管理者们只有用策略与智慧去搏击市场才能取得成功。

  环境综合整治后,新景频增,景区吸引力大幅提升

  中山陵园风景区实施环境综合整治以来,景区大环境日新月异,老景点的崭新变化、新景点的频频亮相都让游客惊喜连连。明孝陵景区经过资源整合后,焕发“青春”:翁仲路恢复了青石板路,神道实施了步行道管理,明孝陵升仙桥栏杆、两座神帛炉、四座井亭完成复建,棂星门也按明代样式复原。“五一”期间建成开放的前湖公园一改整治前杂草丛生、农民散住、牲畜随意放养的脏乱差环境;现在的前湖鸟语花香,一片绿意盎然,尤其是城墙下的休闲步道可以直达琵琶湖景区,每天都有上万游人流连其中。

  拆违工作也是环境综合整治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黄金周期间,中山陵园管理局专门抽调执法人员加强拆迁片区的巡查,对澳宝米酒厂、南京电影机械厂附近,及明孝陵明城墙旁和东新村地震台旁的违章建筑分头组织了拆违行动。今后,该局还将继续采取有力的措施,做到“拆建还绿,还景于民”,为游客营造一个更好的风景区“大环境”。游客理性出游,文化和生态休闲游“吃香”

  自1999年黄金周休假制度确定以来,经过几年发展,游客已从单纯的“观光游”转向了“文化休闲游”。“五一”期间,中山陵园推出的“钟山风光一日游”,充分满足了游客的文化旅游需求。

  据了解,自去年实施票制改革后,中山陵园管理局着力弘扬景区的六朝文化、明代文化、民国文化、生态休闲文化、佛教文化、山水城林文化等“六大文化”。通过打造和完善“钟山风光一日游”,让游客欣赏“中山伟陵的大气磅礴,山水城林的俊秀风光”,体会“源远流长的钟山历史”,感受“和谐天下的博爱精神”。今年黄金周统计资料显示,有三成的游客是“旧地重游”,印证了景区的文化魅力。一位来自扬州的张先生告诉笔者,一家人以前都来玩过,但只是走马观花。这次选择了套票,坐小火车游览了以前没去过的灵谷寺、音乐台、明孝陵等景点,感觉很不错。“五一”期间,风景区还为游客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明孝陵景区的《大明华章》皇家礼仪大巡游,为游客展现有200多年历史的大明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突出成就;音乐台上演的《经典民乐演奏会》,让游客听得如痴如醉。

  中山陵特色服务文化,细节让人感动

  5月1日,“博爱之都·温馨金陵”创建旅游服务品牌活动在中山陵全面启动。节日期间,景区设置了7处咨询服务点和5个全国青年文明号服务点,开展文明旅游劝导活动,为游客提供免费旅游咨询和医疗服务,黄金周前5天义务救助了200多名突遇不适的游人。5月4日中午,志愿者们发现一名安徽籍老年游客心脏病突发,昏倒在地,经过及时联系,景区医务人员迅速赶往现场实施救护,之后又一直守候在病人身边直至症状缓解。当天下午,病人家属发来短信致谢:“你们好,我妈妈已经安全回到马鞍山,情况良好,我们全家对你们的帮助表示感谢,祝你们快乐!”

  黄金周期间,游客量激增,中山陵园积极调配导游员,由平时的30多人增至100多人,导游服务点从平时的4个增至11个,还在客流量集中的6个导游点摆放了语音播放器,为游客提供自助讲解。此外,景区内的3个游客中心为游客提供多项免费便民服务,除了借用雨伞、轮椅、童车、拐杖外,还新增了“手机加油站”等服务。

  大宣传,大营销,景区走向国际市场

  以前,“重活动、轻营销”,“重社会影响、轻旅游效益”的思想桎梏了旅游景区的深度发展,因此目前如何通过节庆活动搭台,加强旅游营销,做大做强旅游,成景区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山陵园管理局大胆创新,跳出以往的思维模式,专门投入资金、配备人员,成立局营销导游服务中心,实施“大宣传、大策划、大攻势”的营销战略,推出了景区、媒体、旅行商和游客“四赢”的运作新模式,在更大的范围拓展了景区的影响力。

  黄金周前,中山陵园风景区在嘉兴、绍兴、金华、马鞍山等周边6个城市进行了营销推介,与当地主流媒体开展合作宣传,在景区网站发布黄金周旅游服务全手册,在香港《大公报》、《澳门日报》等媒体宣传景区文化,并赶赴韩国、日本等国外客源地,与当地多家旅行社、媒体达成合作意向,进一步推进了中山陵园风景区的国际化发展。

  创建“5A”景区,旅游功能、管理水平提档升级

  “五一”期间,中山陵园启用了江苏省风景区首家数字指挥中心。通过一块10平方米的“电视墙”,显示景区重要景点和交通路口的即时情况,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工作人员就可按照规定的应急响应程序,及时向相关职能部门发出指令,快速处理。据了解,该中心的建成是中山陵园风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成果之一,自2006年3月启动创建工作以来,已投入约1.2亿元用于景区内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

  黄金周期间,中山陵园每天约有700名联合警力为游客“保驾护航”,高峰期启动交通疏解预案,根据现场状况,将重点路段的信号灯由电视程控改为手动指挥,保障了交通顺畅。为缓解客流激增带来的“停车难”问题,风景区内14个停车场全部开放,容纳近1600辆大中小车。景区内新建、改建的20余座旅游厕所,布局合理、环境整洁,也得到了游客的好评。

  目前,中山陵园已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又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通过“双创”工作的不断推进,中山陵园风景区将为游客营造一个更加舒心和谐的旅游环境,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风景区。

  通讯员 廖锦汉 李敏

  (编辑雨痕)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