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味渐淡 “民生”味渐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3:53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自2000年我国正式实行黄金周制度以来,第20个黄金周昨天已经过去。与以往一样,这7天依然“流金淌银”;而与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黄金周不再一味强调其市场性内涵,其公共性、公益性内涵也得到广泛的重视,黄金周的“黄金”味相对变淡了,“民生”味则愈来愈浓。

  农民工以廉价方式享受休闲文化

  江西青年陈弈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黄金周。五一期间,上海浦东新区东明社区专门为外地来沪青年举办了一场歌手大赛。在上海一家饭店打工的他获得了一等奖。同样来自江西的农民工陆小根没有登台,但他说,能听听、唱唱也很开心。他说,假期里,许多工友没钱出门旅游,也看不起正在热播的电影大片,呆在工地宿舍又无事可干,“有这种专为外来工准备的文化娱乐活动,真是太好了!”这个黄金周里,上海推出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多达1300多场,大量当地市民和农民工以轻松、廉价的方式享受着黄金周里的休闲文化。

  坚守岗位的劳动者 黄金周里没被忽视

  在黄金周制度拉动了交通、商业和旅游等产业快速发展的背后,是相关行业一线劳动者比平时更加忙碌。但是这个群体以往在黄金周期间常常被忽略,黄金周的主角是出手大方的旅游者与购物者。有关部门过去津津乐道的是:7天长假接待游客多少多少万人次,收入多少多少亿,分别比去年五一增长多少多少,等等。

  在今年五一期间,广大坚守在工作岗位的劳动者发现:他们同样是黄金周里没有被忽视的群体——无论从舆论的宣传,还是政府有关部门与社会为他们做的一些实事。

  在上海,黄金周期间不放假的建筑业农民工享受了上门免费体检的待遇;大学生志愿者为家长无暇顾及的农民工子女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闸北区,专家还深入工地,给农民工带去免费安全生产培训……

  诸多民生问题正越来越受关注

  农民工带薪休假的事也引起了公众关注。在天津港打工的河南籍农民工刘庆获准在五一期间有7天探亲假,公司不仅报销往返交通费,每天还给50元的补助。山东青岛港出台了规定:只要在港口工作满一年,就可以享受一年10天的带薪休假。

  “在黄金周里,除了‘黄金’所寓意的消费取向、经济效益外,最大多数人的民生权益的确也应该被考虑进来。”上海大学社会学教授顾骏说。他认为,在我国黄金周的制度设计上,政府及市场部门的服务意识,包括困难群体在内的最大多数人群的休假、文化、出行乃至就业等民生问题,正越来越受关注。例如,今年黄金周期间,上海多数商业银行改变了以往为人诟病的“长假歇业”的惯例,受到市民的欢迎。比如,工商银行的400多个营业网点中,半数以上假期里正常营业。位于南京路、淮海路等购物消费集中、商业活动频繁的街区以及居民区的银行营业网点,则“基本不放假”。

  商品消费正在回归理性

  黄金周依然“流金淌银”,其经济拉动力依然强劲,同样另有一种变化值得关注。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06年我国消费品市场发展情况分析》显示,假日经济的商品消费正回归理性,2004年至2006年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销售额增速分别为16.90%、13.15%和12.65%,呈逐年递减的趋势。

  全国假日办、国家旅游局最近公布的《社会各界对黄金周评价网络分析报告》显示,人们对黄金周的关注焦点已经从“带动经济增长”转向文明旅游、百姓生活质量、带薪休假等人文方面。

  全国假日办日前公布的数据分析显示:19个黄金周以来,全国旅游投诉总量是3598件。旅游投诉总体呈下降趋势,旅行社、民航投诉逐年下降。2007年春节黄金周,旅游投诉比往年同期下降49%。

  黄金周已成为衡量民生服务的尺子

  有专家指出,黄金周已成为衡量政府相关部门民生服务工作是否到位的一把尺子。人们感受到,气象部门正越来越频繁、全面地向黄金周里休闲的人们提供气象预报服务,旅游管理部门不停公布重点旅游城市、风景区住宿接待能力,交通、民航部门加紧发布民航、铁路、公路等售票情况……

  顾骏认为,在黄金周的市场性内涵之外,其公共性、公益性内涵更需重视。“比如,政府部门不能任由旅游景点在黄金周期间随意涨价。黄金周与春节、国庆节、劳动节等公共节日密不可分,因而也应确保一定的公益性。例如,要让收入相对较低的人群也能出门坐车、旅游、住宿。”他说。据新华社

  五一黄金周旅游总量将创历史新高

  2007年五一黄金周的最后一天,全国各地游客集中返程。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预计,黄金周假日旅游总量将创历史新高。

  记者7日晚从全国假日办获悉,黄金周的最后一天,游客集中返程,但主要景区(点)游客仍然较多。截至18时,全国纳入监测的119个直报景区点共接待游客153.9万人次,比前一天下降28.4%,旅游客流已大幅回落,但比去年同期仍有10.1%的增长。据新华社

  看法

  “井喷”现象并非过去的重复

  来自全国假日办的信息说,今年五一,百姓出游势头不减、“头三”创下新纪录,继去年旅游“井喷”之后,百姓出游再度延续火暴场面。

  有关专家说,2004年国内黄金周旅游热度一度趋缓,被认为是从“井喷式”增长转向“稳中有升”的理性回归。而今“井喷”又现,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分析人士认为,当前黄金周的旅游“井喷”现象,并不是过去的重复,而是表明新一轮大众旅游休闲消费的启动。有关调查显示,不少著名景点的游客,70%左右是第一次到这些地方旅游。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这一局面可能至少持续一二十年。

  建议

  五一十一间增设一个黄金周

  有专家表示,我国人口众多,“吃住行游娱购”等环节上的拥堵,从根本上说并非“黄金周”本身的原因,而是因为“黄金周”太少了,只好一窝蜂出门旅游。一位政协委员甚至认为,在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之间,长达5个月的“无长假间隔”太大了,建议在中间增设一个新的法定黄金周。

  中国社科院杨林博士说,在保留甚至增加黄金周制度的同时,增加分时度假、带薪休假等“弹性休假”方式,通过多元化、福利化的休假,打破百姓休假时间上的不均衡,提高公民休假的“幸福指数”。

  背景

  全球规模最大的“季节游”

  目前全国每4个居民中就有1个在黄金周期间选择出游,中国人创造出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季节游”。同时,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大的客源输出地,5年内中国公民年出境游人数增长1.8倍。

  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国际旅游的第一大接待地,年接待国际旅游者将超过1.3亿人次。届时,中国还将成为世界第四大国际旅游客源地,将有1亿中国人出境旅游。中国社会学会会长陆学艺说,近几年来,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使政府日渐关注民生问题。更加注重服务百姓、服务民生的黄金周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国人的出行半径。

  均据新华社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