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 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候选人物事迹(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4:34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1樊建川

  把抗战藏进私人博物馆

  即将步入知天命之年的樊建川,在49年的人生岁月中拥有多个头衔:他成长在巴蜀这片热土,经历过知青岁月,当过军人、教师,在35岁时放下宜宾市常务副市长职位下海经商,在世纪交替时,他已经成为一个总资产达到10亿元的房地产老板。如今,他是一个搞了近30年收藏、藏有文物200万件的'疯子',江湖人称'樊傻儿'。

  当有钱人收藏明清家具、宋元字画的时候,樊建川在收藏这个民族曾经的苦难和精神,并为自己收藏的抗战文物、'文革'物品找到一个家------坐落于四川大邑县安仁镇的'建川博物馆聚落'。

  樊建川说,'我的父辈是在面对面拼杀中接触‘鬼子’的,我是在《地雷战》、《地道战》中认识鬼子的,我女儿是在享受高科技中感受日本的。'历史在人们的记忆中淡化得实在太快。从1979年他从朋友家要走了一枚八路军臂章,从此揭开了他收藏抗战的篇章。

  '自我鉴赏或请朋友观看,有多大意义呢'?樊建川常常这样反思,能让更多的人受教育,特别是让年轻人认识国难当头时如何自觉承担卫国之责,意义岂不更大?!2004年8月起,他的建川博物馆聚落陆续开馆,最近,该聚落的第八个馆已进入预展期。

  为镜鉴后人,巴金老人生前曾提议建'文革'博物馆。多年后,樊建川在巴金故乡圆梦。

  建馆易,养馆难。占地50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的私人博物馆,以怎样的底气永敲和平之钟?樊建川说他这辈子很可能看不到盈利一日,但他赋予了博物馆'造血'的功能。他看不到博物馆最后的结局,但必须要为它的前景着想。那时,他的收藏应该值15到20亿元,他没有把这笔财富留给自己的女儿。几年前他就立下遗嘱,死后所有收藏全部捐赠给社会。

  2高志坚

  用“三个集中”振兴古城邛崃

  2005年,高志坚挑起了邛崃市委书记的担子,也担负起了振兴古城邛崃的责任。上任之初,高志坚就清楚地认识到,邛崃地处成都远郊,是传统的农业市,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是面临的困难,更加坚定了高志坚的决心:一定要在邛崃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让“三个集中”的综合效益在邛崃凸现!

  担任邛崃市委书记两年多以来,高志坚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肩上担负的使命,在他的带领下,邛崃走上了高速发展的道路。偏远小镇羊安的崛起就是近两年邛崃发展的一大亮点。作为羊安镇建设的总指挥,高志坚带领羊安镇干部群众,大胆探索、尝试,对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引导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组建农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农业。“汤营模式”成功了,一系列生产基地建起来了,农民迁进了崭新的集中居住区,收入更是翻着番的涨……

  不仅如此,高志坚还意识到在邛崃这样的农业市,工业集中集约发展也必不可少。为了使邛崃工业跨越式发展,他常常在各地奔波,寻找合适的企业和项目。如今,羊安镇已经成功引进15个工业项目,工业集中度由2004年的27%猛增到了70%。

  除了羊安镇的快速发展,高志坚还带头提出了“五龙出海”的思路,充分利用邛崃山、丘、坝都有,农业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把畜禽、果蔬、茶桑、林竹和优质粮油五大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农民增收致富,最终达到推进城乡一体化的目标。为了舞好这五条“龙”,高志坚花费了大量心血。果农栽种的黄金梨表面出现褐色斑块,卖不起好价钱,高志坚就专程到果园里,和果农坐在一起开现场会,并请来农业专家帮忙分析原因。2005年夏天,邛崃的黄金梨上市了,高志坚还带领销售团队,走进成都西南果品中心进行推销,他就像普通销售员一样,亲手将一盘盘切好的黄金梨端给商家及市民品尝,邛崃市委书记亲自上阵吆喝卖梨,为老百姓谋出路的故事,一时传为佳话。

  在高志坚的带领下,邛崃市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工作亮点纷呈,一座古城日益焕发出青春魅力!

  3李小新

  办老百姓所想的事

  “踏踏实实干实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好务,解决城乡居民的就业、社保问题。”这是李小新经常对市劳动保障局工作人员说的一句话。他本人也是这样做的。

  “小新局长很务实。”“他做的都是真正为老百姓所想的事。”“他经常下乡调查情况。”成都劳动保障系统的工作人员对这位局长的评价很高,称他是真正为老百姓做事的人。

  让城乡居民有相对稳定的就业,有持续的收入,有基本的社会保障。这就是市劳动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小新的工作。

  为了找到解决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困难人员的就业对策,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他们自身特点的社会保险,让他们有业可就,有病能医,老有所养。

  李小新到劳动保障局工作后,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满满的,星期六、星期天他都很少休息:到农民集中区调查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到社区了解已超过参保年龄人员的参保需求,到农村了解农民的劳务输出,到街道了解全市的网络化实施情况.........

  在李小新的带领下,成都的劳动保障工作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现在成都已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医疗保险全覆盖:城镇职工有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农民工有综合社会保险,农民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小学生、婴幼儿有住院医疗互助金。截止目前,全市已有984万名城乡居民参加不同类型的医疗保险。农民工在农民工惠民医院治疗后也可享受补助,成都农民也有了适合他们的养老保险。

  成都在城乡一体化中,为了解决大量失地农民就业难题,李小新和他的同事们付出了极大的辛劳:成都市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通过政府统筹、合理规划、产业带动、有效培训、政策扶持、配套服务等措施,将过去只有国有下岗职工、城镇失业人员才能享受到的就业政策惠及失地农民。2006年,全市向48573名失地农民发放了《再就业优惠证》,促进失地农民多渠道实现就业取得了明显成效。2006年,中心城区和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

  为了促进城乡就业,稳定就业,成都建立了就业督导制、就业实名制,这些工作全部都由李小新牵头负责。到2006年,全市近郊区县65%以上街道(乡镇)、远郊区县45%以上街道(乡镇)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零就业家庭”已动态消除。

  4李远宽

  群众致富的领头人

  “我是3.5万群众的致富领头人,不管多苦多难,我都要为这个乡镇鞠躬尽瘁”,上任的第一天,李远宽在日志上写下了自己的座右铭。他提出“以祝新村为窗口,以组建村企合一的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载体,以‘土地权属股份化、农业发展产业化、产业经营企业化、农村居住城镇化、农民收入多元化’为模式”的全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机制,带领着又新镇-----这个曾被称为农业基础最薄弱、经济发展最乏力、财政增收最困难的“三最”乡镇-----全镇人民一步一步地走向了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大道。

  “不能再像‘撒花椒面’一样分配,我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他充分运用祝新村作为省级扶贫新村的政策、资金优势,积极多方争取配套资金,并改变以前扶贫资金使用面窄、单一、效益不高等问题,将各种资金打捆,重点使用到群众增收、集体经济增效的长效机制上来,最大限度发挥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解决了资金难题。

  “不能再让农户们‘单打独斗’,要搭建现代农业开发的全新载体。”在他的精心运作下,2005年7月该镇有了全县首家“村企合一”的集体企业-----成都新祝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向全县公开招聘了总经理。公司连续两年盈利额都在20万元以上,不仅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还提高了新农村建设的市场化程度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不能再给群众‘下任务’,要让他们充分发挥自主选择权。”他始终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坚持群众的事群众议,群众的事群众办。在“一区两点”建设中,他引导农民在自愿的前提下集中居住;引导农民参与选址;引导农民参与设计;引导农民自建住房。在产业发展上,引导村民共同制定产业规划,共同引进业主,共同监督项目实施。现在,在又新镇再也看不到“要我干”的被动,处处可见的是“我要干”的热情。正因为此,李远宽也成为了“2005-----2006年度成都市思想政治工作十佳个人”。

  5李泽君

  一周瘦了8斤的“妈妈老师”

  李泽君是龙泉驿区洛带中学初中部的一名普通教师,在教育战线已经辛勤耕耘了14年。

  2005年秋季,李老师的孩子刚满一岁,正需要母亲的关爱和照顾。但当她听说“金凤凰”工程有部分学生要安排在自己工作的学校,便毫不犹豫地向校长请缨,要当一个“金凤凰”班的班主任,上两个班的语文课。学校考虑到李老师的实际情况就没有答应。后来在李老师再三请求下,学校答应了。李老师当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远离龙泉城区50多公里的农村外婆家,一心投入到“金凤凰”班的教育教学中。

  为了更好的开展工作,李老师离开了自己的家,住进了学校,和学生们同吃同住,几乎天天泡在学生身边。刚开始,为了纠正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生活习惯,她早晨6:30就和学生一起起床、晨跑;中午1:30,午自习开始了,山区的孩子都没有上过午自习,所以要讲方法、讲纪律,让他们养成习惯;下午放学了,又怕他们溜出学校,就想方设法给他们安排活动,陪着他们适应学校生活;上晚自习了,山区的孩子也不习惯,她就帮助科任老师整顿纪律;一下晚自习,她又到学生宿舍检查卫生,引导他们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直到夜里10点后,学生们都进入梦乡了,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寝室休息。一周时间,她的体重猛然降了8斤。

  一学期下来,李老师所带的十三班处处优秀,大小型集会全班秩序井然,运动会,班上总拿第一,清洁工作周周第一,学习成绩在六个班里名列前三名。丈夫笑她生了孩子不知道疼孩子,她说:“谁不想做好母亲,可我不能只顾自己啊,有很多孩子需要我,我的爱应该更广阔才对啊。”学生们被她的爱所感动,都尊敬地称她为“李妈妈”。

  6龙波

  将养猪当成事业,在农村追逐理想

  七年前,“龙波”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成都人的面前,人们觉得他有些“惊世骇俗”,因为一个刚刚取得四川农业大学管理专业学士学位的小伙,竟然要回农村养猪;七年后的今天,“龙波”已经成了一个熟悉而响亮的名字,培育出全省第一头品牌猪,创造性的建起新都区第一个农村养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投资建成12个连锁养猪场,年产能力将达到2万头以上……

  龙波现在取得的成就来得并不容易。2000年,龙波大学毕业,捧着学位证书,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回农村去,建自己的养猪场。对于这样的选择,不仅外人不理解,连龙波的亲人也被吓了一跳。但龙波是个果断坚定的人,他一次次地试验,选育出了毛色光亮、肉质鲜美的优质种猪;他一次次地尝试,开创出了成本低、效益高的独特饲养技术。2002年11月,龙波终于建起了自己的养猪场-----农大良种猪场。2003年他向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提出申请,让自己养殖的猪有了名为“普兰克”的注册商标,成为四川省第一个品牌猪。2005年9月他带头成立了新都区第一个农村养猪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普兰克猪业合作社,并建起了由20多位博士、硕士和大学生组成的技术队伍,带领农户们实现了生猪养殖的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如今,龙波又创造性地建立了连锁养猪场经营模式,目前已经合作投资建成和在建猪场12个,设计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头以上。

  虽然自己的事业发展得很红火,但如何帮助更多农民致富才是龙波最关心的事情。为此,他专门成立了普兰克技术咨询办公室,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生猪养殖者,将自己的优秀技术介绍给更多人。一年多前,一位青海的养猪专业户因为方法不科学,每天工作10多个小时,猪却长得很慢,为此,他专程从青海赶到新都,向龙波讨教养猪技术,龙波为他设计了一套科学的饲养方案,帮他将每天的工作时间缩短了一半,而猪的生长速度却快了近一倍。看着养殖户脸上露出的笑脸,龙波心里感到很满足,他说,能为农村发展做些贡献,才是自己选择农村,扎根基层的源动力。

  7娄进

  努力消除教育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

  “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学校一时难。”这是青羊区教育局局长娄进常说的一句话,也是青羊区教育局每位工作人员的工作准则。因为娄进------这位军人出生的教育局长,让青羊区教育局每位工作人员在娄进提出的“快、精、细、严、实、勤”的工作要求下,齐心协力,用心发展人民满意的均衡教育。

  “他追求严谨、高效,能在他的领导下工作,受益匪浅。”“他有着军人的魄力和坚韧,你能从他那里获得信心。”“他爱读书,他吸收新信息、创造新思维的能力总会让你觉得跟不上他的步伐。”在青羊区教育局里,这是记者听到最多的话。

  从2004年起,娄进及区教育局班子提出每年实施3-4所学校标准化建设,用三年时间全面改善城乡办学条件。与此同时,娄进及局班子对每所农村小学的建设和打造,都坚持挖掘文化底蕴,力求赋予文化内涵。如今,全区城乡每一所学校都是景致不同、品味各异,无不彰显着青羊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需要资金。为此,娄进和他的同事们坚持用市场配置资源这一'魔杖',整合并盘活城区'麻雀学校'存量资源,筹集资金1.8亿元,全部用于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不仅如此,还与市上组建青羊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优先改造文家中心小学,建设国学讲堂,打造文翁书院,美化学校环境,定位国学特色,使之成为全国基础教育国学第一校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典范。

  均衡教育,不仅是办学条件的均衡,更应是师资队伍的均衡。一段时间里,青羊区存在着无特级教师、无学科带头人、无高级职称教师的'三无学校'。对此,青羊区教育局选派城区学校优秀校级干部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从城区学校选派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建立完善城乡教师考核评价奖励制度,城乡教师评优评奖、晋职晋级向农村学校倾斜,设立青羊均衡教育发展杰出贡献奖,切实解决城乡教师住房困难,确保农村教师收入与城区教师基本持平。

  在青羊区城乡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城乡师资规范化建设'两轮驱动'下,基本消除了全区教育城乡差距和校际差距,近1.6万名农村子弟和农民工子女在家门口享受着优质教育资源和城市文明成果。

  8罗德新

  他将一生的爱给了学生

  罗德新生前是蒲江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2006年9月22日,延误了治疗期的罗德新患结肠癌不幸去世,年仅43岁。

  虽然罗德新离开我们已经半年了,但在回忆起他的时候,人们总是先想到他把对儿子的爱转移到学生们身上的那份感动。

  2003年,17岁的儿子罗岸被确诊患上了“脑瘤”。2年后,带病考上大学的罗岸于当年12月14日凌晨因脑瘤扩散去世。

  那时候正值蒲江县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进入关键阶段,为了不影响工作,罗德新稍作调整后又出现在了蒲江教育局的办公室里。

  在一次起身倒开水时,罗德新背向大家轻轻地说了这么一句话:“有孩子就有梦,孩子去了,梦也破灭了,我只有加倍地工作,让更多的家庭圆更好的梦……”这样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痛心与心酸。

  2004年,成都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决策。罗德新意识到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他经过反复论证,提出“村小向中心校集中,初中向县城和区域中心镇集中,大乡镇建九年一贯制学校,小乡镇建单设小学”的标准化建设思路。当很多县还在考虑是否申请项目时,罗德新就已拿出了整套的实施方案。市教育局很快将蒲江确定为试点县。

  此后的罗德新,工作节奏更加快了。经过努力,2004年11月到2006年5月,蒲江20所农村中小学完成标准化建设,新建或改建20所农村中小学,即使是最偏远的山区小学,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育系统。学校成了农村最漂亮的建筑。

  2006年6月12日,国务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在蒲江举行,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对蒲江教育给予高度评价。

  2006年3月,罗德新开始感觉身体有些不适。5月,病情加重。在大家的一再劝说下,他才来到医院打点滴。一手输液,一手看材料或者打电话。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6月中旬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结束。

  6月23日,罗德新主持召开完最后一次蒲江县的校长会后便住进了医院。此时,他已是结肠癌晚期。医生说,如果能及时诊断和治疗,像这种结肠癌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可惜……

  2006年12月21日,中共成都市委召开大会,授予罗德新同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9宋文骢

  让中国有了第三代战机

  歼十战机是我国自行研制,具备当今世界先进水平的新一代、高性能、全天候战斗机。随着歼十战机的研制定型和装备部队,我国形成了一整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战斗机设计技术。而实现这一关键突破的就是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歼十战机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宋文骢。

  从仰望悠悠蓝天的童年梦想,到实现自己研制飞机的理想;从?名侦察兵战士,成长为我国著名的飞机总设计师,宋文骢创造了人生的辉煌,为中国的航空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四川省以及成都市优秀共产党员等光荣称号,分别荣立航空部、中航总公司特等功、?等功,并获得多项国家、部、省级科技成果奖。

  从事航空研究近半个世纪,宋文骢长期工作在歼击机研制第一线,先后参与了歼-7、歼-8、歼-10等多个飞机型号研制,是我国惟一担任过两代国家重点型号飞机研制的总设计师。他先后主持和参与研制改进我国轻型全天候中、高空高速歼击机和轻小型全天候战斗机。

  歼十战机是涉及100多个参研单位、20多个部委和行业的国家重点工程。针对新一代战机的研制特点,宋文骢大胆地进行管理创新,建立起了一整套符合我国国情的飞机系统工程管理体系和措施,在国内飞机研制上首创重量承包先例,使歼十飞机的实际重量比原设计目标重量减轻了26公斤,创造了重量控制的最优纪录。

  现在,已年届77岁的宋文骢,仍然壮心不已,还担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硕士导师、所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大大学兼职教授,高尚的品格和强烈的献身精神使他深受广大科技人员的爱戴。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宋文骢”这三个字,将与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歼十战机一起,闪耀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光辉史册上。

  10谭建明

  做大事要办一件成一件

  繁忙、劳累、充实、欣慰-----这是人们对成都市兴蓉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谭建明在2006年状态的描述。

  2006年谭建明的确干了几件大事。

  中心城水环境整治工程投资大、子项目多、涉及面广,在三年时间里完成230条中小街道雨污分流和29条中小河道的综合整治,并在一年时间里建成总规模为50万立方米/日的三座污水处理厂,其难度可想而知。谭建明带领公司全体员工夜以继日地工作,抢出了时间、拼出了速度、干出了成果。过去路面狭窄、房屋破旧、水患频频的老街现在纷纷展现出了新面貌。

  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由成都市兴蓉投资有限公司作为项目业主,要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新建、改扩建成都市14个郊区(市)县410所标准化学校,计划总投资10亿元。工程投资巨大、项目数量多且点位分布广,但谭建明采取强有力措施,保障了工程建设的快速推进。2006年,工程完成了三分之二,整个项目将于今年全部建成。

  2006年,大熊猫生态园建设项目全面开工。大熊猫生态园建设项目的实施将原大熊猫科研繁育基地的面积扩大了近3倍,新建了大熊猫博物馆、实验楼、兽舍、产房、医院、食品加工站等建筑,完成了博物馆、兽医院、实验楼的装饰布展,扩建了天鹅湖景观休闲区,配套修建了停车场、星级公共厕所等设施。保守估计,2007年大熊猫生态园的游客接待数量将增加25%,达到43万人。

  还让谭建明欣慰的是,2006年,成都市自来水公司划入兴蓉公司一年半,终于在亏损4年后首次实现了盈利,而且是在人民币升值和政府补贴减少的情况下扭亏为盈。

  兴蓉公司员工说起谭建明就一个“忙”字概括。他儿子今年正在读高三,但谭建明根本没有时间管孩子。晚上他回家,儿子已经睡觉了;早上他起床,儿子已经在6点钟出门了,几天见不到面是很正常的。从2002年兴蓉公司成立到2005年,谭建明再忙再累都没有病倒过,但去年,他因病三次住院。“压力大,休息少了,抵抗力必然下降。”谭建明自己也说通常要凌晨一两点才睡觉。“几十亿的资金在我们账上流动,有那么多的项目要做好,你不自觉地就要去想工作,焦虑,睡不下去。”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