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 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候选人物事迹(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4:37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11汤敏

  社区居民的贴心警花

  她是孤寡老人的好女儿,她是社区居民的贴心妹,她是失足青年的好汤姐,她是政府和市民之间的桥梁。她是金牛公安分局茶店子派出所的一名普通社区民警。她就是全国第二届“我最喜爱的十大人民警察”之一的汤敏。

  急诊室里,缝合下巴的手术正在紧张进行中,受伤的女子突然翻身从手术台上跳下来,对着汤敏连磕了三个响头。她的下巴上还带着甩来甩去的手术针。她说:“我不会说什么感谢的话,只有用这种方式来表达感激。”

  在之前的整个夜晚,这个叫燕子的女子又是开煤气,又是跳楼,是汤敏把她从死亡线的边缘拉了回来,并帮她垫付了药费。每当提起此事,燕子夫妇总是充满感激地说:“是汤姐给了我们夫妻俩第二次生命”!

  16年如一日,她一直工作在社区第一线。“始终如一,轻言细语……”,汤敏的手机待机画面没有漂亮的图案或者家人合影,只有这些话语,24小时每小时一换。她说每天面对各种琐碎小事,时间久了难免会浮躁,她用这样的方式时时提醒自己。

  近年来,汤敏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协调相关单位妥善处置了因企业改制、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群体性矛盾纠纷20余起;她倾注心血,使90%以上的违法人员回归正常生活;她勤于学习,通过实践总结出有“群众工作法”“维稳工作法”“防范工作法”三大法则的“汤敏社区警务工作法”。

  12王琳

  以最少的代价引进最好的项目

  这是一串令人骄傲的数据:2004至2006年,成都高新区共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87个,其中500万美元以上项目56个,年均增幅分别达到91.93%、96.74%,在全国54个国家高新区中名列前茅,总量和增幅均居中西部第一。2006年实现合同外资14.63亿美元、到位外资6.51亿美元,合同外资相当于西安、武汉、重庆三地高新区总和……高新区在招商引资方面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作为分管招商引资的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招商引资的领军人物,王琳“功不可没”。

  今年,中西部第一条8英寸晶圆生产线与中芯国际合作的成芯半导体即将进入试生产。而这一项目的招商引资从2004年就开始谈起,时间跨度之长实为罕见。为了与中芯国际达成合作,仅合作模式就研究制作了十余种,一种不行又拿出另一种,与多个城市进行激烈的竞争,直到最后引资成功。高新区投资服务局的罗先华律师对此颇有感言:“由于招商工作繁忙、饮食起居无规律,王琳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胃溃疡,在谈判中常常胃病发作。有一次,谈判从中午持续到晚上8点,期间她除了吃了2次止疼药外,一直坚持下来,谈判结束后又忙着研究方案,准备汇报材料……高强度的工作量和病痛之中,她依然坚持到底,没有对招商事业的强烈贡献精神是办不到的。”

  因为提倡主动上门的招商原则,要引进大的项目时,王琳常常需要多次到招商对象公司的总部进行拜访、考察和谈判。项目一部部长李明说:“2006年中,王琳在空中飞行的次数竟然高达200余次,其工作的强度和辛苦可见一斑。”招商工作不但要有坚韧的精神、还需要高度的智慧,王琳总是能以最少的代价引进最好的项目。“可以说,在这些年的招商引资工作中,她的努力让成都和投资商达到了双赢。”李明说。

  正因为如此,作为一位已经50余岁的女性领导,王琳始终保持着对事业强烈的责任、忠诚和火一样的热情。她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加强信息捕捉,完善基础资料,强化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大刀阔斧开展工作,夯实招商引资工作基础,制定比较优势政策体系,打造高水平专业招商队伍……和她的同事们用“千方百计、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言万语”的执着,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招商引资工作的凯歌。

  13肖化戎

  为民解困的好领导

  2003年,肖化戎任成都市民政局局长。短短4年时间,他在紧紧围绕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和谐成都的历史进程中,开创了民政事业的新局面。如今,成都市被授予第四届“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阳光圆梦”工程获得由中华慈善总会颁发的“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和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两项工作荣获首届“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建设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这些荣誉中,无不凝聚肖化戎同志的智慧、汗水和心血。2006年,成都市民政局被市委授予成都市直机关领导班子“四好”活动先进集体,今年,肖化戎同志又被推荐为四川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

  关注民生,是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救助,体现了和谐社会公平主义,为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起着深远的意义。为了落实民政工作“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肖化戎同志带领民政局一班人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在统筹城乡、“四位一体”科学发展的生活实践中,着力构建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有力保障了全市30余万困难群众在“吃、穿、住、医、学”等方面的基本需求,走出了一条城乡一体、和谐发展的社会救助新路子,为缓解社会矛盾、构建城乡社会和谐发展奏响了清晰而响亮的“和谐之歌”。

  作为一名领导干部,肖化戎同志关心百姓疾苦,时刻把困难群众冷暖安危挂在心上,尽心竭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基层调研时,看到社会特别困难的群众,他经常自己掏腰包悄悄给予资助。同时,作为一名普通人,肖化戎同志的肩上也承担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责任,去年,他的妻子意外发生股骨骨折,连续几个月卧床不起,十分需要人照顾,而他没日没夜全身心投入到工作,没有一点时间去陪伴妻子,照顾家庭,他只有把对妻子的愧疚深深藏在心底。“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是肖化戎始终坚持的从政理念,他也正是以用心想事、用心谋事、用心干事的务实作风,以一步一步的坚实步伐,实践着自己的人生诺言。

  14许忠群

  激情燃烧的招商部长

  2005年8月,他调任成都现代工业港招商引资部。上任2个月,签下了10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产业化项目,其中亿元以上项目两个,总投资7亿多元。

  2006年,任招商引资部部长,带领团队用仅10个月的时间全面超额完成全年任务,其中上亿元项目达30个。

  他就是许忠群。在成都“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的过程中,他用激情打动着投资者、感染着同事,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也为成都现代工业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5年10月,得知“成塑线缆有限公司”正准备投资建新厂,立即赶往拜访的许忠群遭到了拒绝。许忠群没有气馁,而是运用自己在企业生产管理方面深厚的专业知识,给该公司算了一笔成本账,他的专业和真诚打动了这家公司,引来了这笔3亿元的巨资。被许忠群打动的投资者还有很多,一位企业老总说:“和我打过交道的招商人员不下百十个,唯有许忠群,他的专业知识、诚信和对工作的激情让我打心眼里佩服。”而许忠群看到的,不仅仅是工业港的发展,他说:“我们心中始终有一个信条:一旦项目落户,就能解决很多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本地经济将受益匪浅。因此,项目再难跑,也不能放弃。”

  几乎每个和许忠群打过交道的人,不论是投资者还是同事,都会发自内心地描述:“太有激情了,和他在一起谁都会受到感染。”许忠群刚到成都现代工业港时,郫县的工业正重新从零起步,没有纵横交错的道路,没有功能完善的供水供电网络,和起步较早的区县相比,工作难度可想而知。许忠群每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13个小时,像一只“领头雁”带领招商团队,创造出惊人的“郫县速度”------3天引进1个项目,6天动工1个项目,90天建成1平方公里项目承载能力。

  截至目前,成都现代工业港共引进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产业化项目283个,协议总投资13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34亿元,签约动工企业已达200家,投产企业110家,预计2007年可实现利税2.5亿元。

  15杨伟

  希望公平教育的阳光照耀每一个孩子

  现就读于金堂五凤镇九年制学校的桑世鹏,两年前在隆盛镇一所村小读书,他曾经被一篇名为《我喜欢的学校》的作文难倒。电视里的学校宽敞明亮,有实验室、有图书室……而他的学校只有几间破房子,确实找不到喜欢的理由,无法下笔。杨伟听说这件事后心情沉重,连称是自己“工作没有做好”。可是现在,桑世鹏的学校已经变成了“像电视里一样了”。进入新学校那天,桑世鹏在日记里写道:“今年,我梦中的学校成为现实,这是我最开心的一天……”杨伟知道后,高兴极了,他说,要让更多的农村孩子都像桑世鹏一样,都享受到“公平教育的阳光”。

  2004年,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作为教育战线上的“领军人”,成都市教育局局长杨伟将目光投向农村学校,如何把农村学校纳入全市教育管理,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已经成为决定成都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大命题。

  在确定规划的前三个月,杨伟带领工作人员逐县逐镇逐校地实地考察论证。项目启动后,他更是跑个不停,即使因病需要好好休息的那段时间,他也仍然坚持到建设工地检查,督促。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2004年的一个周六,杨伟将市教育局党组会“搬”到了大邑县敦义召开,现场办公为标准化建设解决问题。

  作为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杨伟对各区(市)县教育局局长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市委、市政府下决心集中10亿元的建设资金大规模推进我市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这在我市历史上是第一次,这对于改变农村中小学落后面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惠及广大农民子女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必须站在我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大局的高度上思考问题,必须全力以赴,快速推进,务必少说多做,干出实效”。

  如今,杨伟的心愿也逐渐变成了现实。全市已有391所农村中小学建成了漂亮的具有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标准化学校------“川西书院”,中小学校几乎都是当地最漂亮的标志性建筑。

  16杨洪举

  为郫县城市化进程提速

  郫县,地处成都第二圈层,东部各镇紧邻中心城区,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相对发达;而西部片区各镇,大都是传统的农业镇,经济基础薄弱。面对区域内的发展不平衡情况,郫县县委书记杨洪举按照市委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采取差别化规划、分片区统筹发展的思路,促进了县域东、中、西的共同发展。

  杨洪举认为,既然东部具有天然区位优势,就应主动对接中心城市的辐射,承接中心城区产业转移。与此同时,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商业配套设施也快速发展,带来了城市人口的聚集,东部片区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

  在距大成都稍远一些的县城片区,杨洪举又选择了打造“成都现代工业港”的措施。

  2004年11月,郫县启动成都现代工业港,打造与高新西区关联配套、错位发展的新型工业基地,创造出平均3天签约一个项目,6天动工建设一个项目,90天形成1平方公里项目承载能力的“郫县速度”。

  目前,成都现代工业港形成了8.2平方公里的项目承载能力,累计引进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283个,协议总投资13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2亿元。到2008年底,工业港将建成15平方公里的工业新城,新增税源1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6万个。

  与成都现代工业港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相呼应的,是郫县东南部新城建设的全面提速。随着一系列骨干道路的建成通车,郫县县城城市骨架将扩展到15平方公里。

  2005年,关于“安德到底发展什么产业”的问题,安德镇党委书记高建伦找到了杨洪举。杨洪举认为,川菜产业是一个具有发展潜力和特色竞争力的全新产业,完全可以和其它工业错位发展。“这个产业不仅能做强园区自身工业,还能够聚集川菜这一特色产业,带动周边地区的农业和服务业”,所以当即拍板。就这样,特色鲜明的川菜产业化基地很快启动。

  发展良好的川菜产业化基地在安德镇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引起国家商务部的关注,被授予“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称号,这也是中国惟一的川菜工业园。

  通过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川西平原腹地郫县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17业丹

  卖掉公司打造《金沙》

  2003年初,俄罗斯的《天鹅湖》来成都艺术中心演出。结果连演5场都一票难求,票价更是炒到千元以上。时任成都艺术中心总经理的业丹想,为什么成都有这么大的文化市场,却被人家赚走大钱?一直搭台让别人唱戏的业丹,做梦都想有朝一日自己也能生产出一台“大制作”。而金沙遗址的发现无疑加快了业丹实现这个梦想的步伐。

  经过多方论证之后,业丹心中开始有了一个大胆设想------以“金沙”为创作灵感,打造一部“绝对成都”的音乐剧,既保存古典风范,又体现现代情怀。在得到成都市文化局的批准后,业丹即刻飞往北京,拜见著名音乐人三宝。在听完业丹的激情构想之后,三宝动情地说:“你对金沙文化的执着和虔诚使我有了无法退却的感觉。”之后,三宝先后4次以总导演兼作曲的身份造访成都。

  业丹把自己的公司卖掉,凑了180万元现金,成为第一个股东。他得到了成都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2005年初,耗资1600万元的《金沙》横空出世。

  2005年4月8日至10日,《金沙》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一炮走红。国务委员陈至立握住业丹的手,亲切地说:“这是我看过的国内最好的音乐剧。”演出超过550场的《金沙》,成为了成都的一张名片,也成为一扇宣传成都的移动窗口。

  “积极、激情,肯吃苦、敬业,对艺术家很尊重”,这是认识业丹的人对他的评价。他和剧组一起走南闯北,一起吃盒饭,经常一晚只睡三四个小时。对于《金沙》所创造的奇迹,业丹毫不掩饰自己的勃勃野心:“我要把一台普通的音乐剧做成一家资产数亿、年利润数千万的上市公司。”

  除了“赚钱”的野心,业丹似乎更看重另外的东西:“成都今后的时尚是什么?你每个月会有一二次,携家人或朋友,穿着正装出门,去吃一顿饭,然后去看一个剧场的表演艺术。这就是为什么我要去占领这个市场。”

  18余自?

  为“东调”搬走成都最大的工厂

  余自?,成都最大工业企业------攀成钢的当家人,东郊工业结构调整企业搬迁的带头人。

  2002年5月,攀成钢公司成立,成都无缝钢管厂和成都钢铁厂合二为一,组建成了大型冶金工业企业,余自?出任公司总经理。上任伊始,企业就遇到成都市东郊工业结构调整的重头戏。得知企业需要搬迁,他二话没说:“行,政府叫怎么办,就怎么办。”说起来简单,可公司有在岗职工近两万,退休职工近两万,连带家属共计7万余人,真正要把企业顺顺当当地搬出去,难上加难!

  “厂子虽然搬离了繁华都市,却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而且,企业还可以趁机整合生产流程,调整产业结构,将设备升级换代。企业不仅能发展,还城市腾出更大的发展空间,值!”搬迁中,余自?顾全大局,时常这样劝导想不通的员工。

  2002年8月,攀成钢率先启动了企业搬迁工程,历时四年。余自?为此殚精竭力,一边要搬迁,一边又要新建,引进先进生产线,他经常为此睡不着觉:“这么大的企业,难哪!”

  功夫不负苦心人。2006年12月29日上午九时,随着公司成都厂区最后两根烟囱的成功爆破,攀成钢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东调”。

  为了东大街东延线顺利建成,公司将长约1.4公里的示范路段、建设用地达150余亩的土地无偿提供出来,仅此一项,土地市值就达数亿元。

  如今,攀成钢新厂在青白江区的工业园区已经建成。新园区占地5000多亩,已整合成现代化钢铁新城。钢城内,引进了目前世界上工艺、技术最先进、规模优势最突出的340连轧机组生产线,并建成几大龙头项目。尤为难得的是,公司解决了污染问题,先后投资5亿元,实现了生产厂区工业用水零排放,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搬迁不仅没有耽误生产,反而让企业充满了活力,焕发出勃勃生机。销售收入一项,2002年,40亿;2003年,46亿;2004亿,65亿;2005年,75亿;2006年,77亿。这一系列数字,无不说明公司在“东调”过程中,一年上一年台阶,五年下来,几乎翻了一番。

  19张丽君

  捧出锦里这张“新名片”

  年近6旬的原武侯祠博物馆馆长张丽君看上去就像一个干劲十足的年轻人。2003年,中共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努力建设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张丽君被触动了:当时,成都还没有一个以景观为背景的商业休闲聚集地,武侯祠拥有天时地利,难道不能成为成都的第一个么?

  那段时间,张丽君时常在构想这样一幅蓝图:在武侯祠的旁边,一条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古蜀老街,人们吃的是三国张飞牛肉,喝的是川酒,看的是川戏,住的是老式的川西坝宅院……吆喝声、叫卖声、说笑声、戏锣声,构造成现代版、四川版的“清明上河图”。

  锦里是张丽君的“幺女儿”,她拣起诸葛遗风,事无巨细,必定亲历亲为。每增添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张丽君都要亲自过问,就连指路牌和废物箱,都由她都要亲自审定。有记者至今都还记得前往锦里采访的时候,看到张丽君满头大汗指挥工人:“那个吊耳接缝的地方,一定要刮膏灰,特别是露瓦的地方,要把它收拾干净。”短短半年,张丽君累得发了三次烧。

  最终,成都的新名片------锦里诞生了。看着她一天一天长大,张丽君内心的喜悦,让她完全忘记了曾经承受过的一切压力和痛苦。

  如今,锦里二期工程已然蓝图婀娜------这个工程将把锦里从结义楼背后延伸至园林区,形成100米左右长的锦里二期,也就是“水岸锦里”。

  “锦里繁华,峨眉佳丽,远客初来。”这是张丽君最喜欢的锦里词句。当年秦观在锦官城写下佳句的时候,一定没有料到,一千年以后,此地还会有如此醉人的锦里香。

  20周光荣

  努力让老百姓看病不再难不再贵

  一年多前,家住曹家巷的居民胡婆婆还在为感冒看病就要花费几十元钱发愁,将病忍着不检查,只为省钱。市卫生局局长周光荣得知情况后,非常难过地说:“如果老百姓不看病,就是我卫生局长的失职。我的愿望就是,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一年过去,随着惠民医院、社区医院以及乡(镇)公立卫生院和村卫生站的逐步推广和建设,现在不仅胡婆婆可以看得起病,就连普通的村民也不再为看病贵、看病难发愁。

  2005年6月确立了切实为老百姓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目标后,周光荣就没有闲过。为了了解老百姓为何将病忍住都不愿意到医院看的原因,他还自己到医院调查,甚至走进普通老百姓家里了解居民的想法和愿望。在得到老百姓的反馈意见后,他带领卫生局工作人员开始狠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同时开始在我市率先推出第一惠民医院、第二惠民医院等便民医院,在社区医院新增50余家惠民门诊。为保障低保人群能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治,还推出了低保人群可以享受“六免、八减、三优惠、一方便”的优惠措施。

  得知很多村民看病非常难,经常一遇感冒要乘车到数公里外的县城看病,不仅来去要多花费数十元,甚至要耽搁一整天时间,周光荣忧虑地说:“我们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必须建起来!而且一定要建好!只有这样才是切实落实了市委、市政府要求的为老百姓办实事。”去年3月乡镇公立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开始建设后,他更是连休息一天的时间都没有,专门到现场察看硬件落实情况,以及医生配备情况。到今年6月,全市224个乡镇公立卫生院将全部建成;到今年底,全市2237个村标准化卫生站将投入使用。

  “只要听见有人说看病便宜了,我就高兴!”周光荣看着一年多来我市的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感慨地说道,“因为我们的工作没有白做!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