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建设成都杰出贡献奖”候选事件(上)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4:39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东郊工业区结构调整基本完成

  2006年12月29日上午8时25分,随着攀成钢成都厂区(原成都钢管厂)最后一根高达27米的烟囱在晨曦中轰然倒下,双向6车道的东大街东延线宣告正式通车,历时五年的“东调”基本完成。至此,16.45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上的169户工业企业搬离了市区。

  “东调”为成都老工业企业的二次腾飞创造了机遇,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利用城区土地与各区(市)县开发区土地的级差地租获得巨量搬迁资金,成功破解了资金难题。搬迁中,企业不仅没有产生大量的负债,反而转变了机制,更新了技术,仅招商引资就达到了70亿元,不少企业成功实现了重组,增强了实力。

  “东调”前,东郊工业企业平均负债率达70%以上,相当一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亏损严重,面临关停破产。如今,一大批企业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初步测算,东调企业全部完成搬迁后的年销售收入将达400-600亿元,利税将突破150亿元。东调成功破解了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难题。

  “东调”前,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沙河,水质恶化,工业废气飘荡在城市的上空。从2001年开始,我市启动沙河综合整治工程,如今,不仅消除了污染源,而且在沙河沿岸建成“麻石烟云”等八大景观。2006年,成都沙河综合整治工程获得了“国际舍斯河流奖”。

  “东调”前,东郊城市基础设施落后。如今,低矮的厂房和棚户区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商业繁荣,居住优美,服务完善,取得巨大的社会综合效益。

  “东调”,让百姓受益,催企业新生,助东郊腾飞,促成都发展。

  成功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2007年2月9日晚,成都无眠,天府成都与世界同行。当天晚上,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成都)揭牌仪式在世纪城娇子国际会议中心盛大举行,成都成为中国首批最佳旅游城市。“创佳”,让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价值再次提升。

  从2003年8月市十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争创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目标,到同年底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为“创佳”建言献策;从去年召开全市“创佳”动员大会,到今年2月8日被授予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殊荣,“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市上下共同奋战,“创佳”一路走来。

  在“创佳”中,成都建立了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指挥体系,对成都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从各个方面提出了125项任务,并分解到48个市级部门和19个区(市)县,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

  通过不长的时间,“创佳”让成都城市面貌一新:旅游基础设施更加优化,城市旅游功能更加完善,城市旅游形象更加鲜明,城市建管与旅游更加融合,城市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旅游产业结构更加合理,旅游目的地建设步伐加快。

  按照“创佳靠人民,创佳为人民,创佳成果人民享受”的指导思想,“创佳”从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紧密的环境、秩序、安全、卫生等问题入手,一系列旅游景区、景点脱颖而出,使广大市民一边积极投身各项“创佳”活动,又一边体验到了“创佳”的成果。

  “创佳”让成都旅游产业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高,并有效推动了商贸、交通、餐饮、会展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扩大就业和带动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收到了“城市得扬名,产业得发展,环境得改善,群众得实惠,干部得提高”的综合效益。

  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今年新学期,郫县安靖学校六年级二班的刘怡君走进崭新的学校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青砖、白墙、灰瓦的教室,柳树连绵的校园通道,漂亮的实验楼、微机室,整洁明净的食堂……她心里乐开了花:“以前的学校在旧市场旁边,好烂哦,现在的新学校就像公园一样漂亮,好安逸哟!”像刘怡君一样感受到学校新变化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是我市实施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的受益者。

  从2004年6月开始,成都市财政投资10亿元,对全市农村中小学的校点布局进行调整,至今,410所标准化学校全部开工建设,已竣工391所,其余19所正在紧张建设中,今年9月以前将全部完工投入使用。届时,我市包括九年制学校在内的农村初中将由295所调整为272所,校均学生人数由682人增加到813人;农村小学由1315所调整为695所,校均学生人数由344人增加到609人。

  以此为标志,近年来,我市为改革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优化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农村基础教育办学水平,从解决农村学校、农村教师、农村教育质量等方面切入,还全面开展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工程、免费义务教育工程、帮困助学工程、城乡学校结对子百万学生手拉手活动、教育强乡(镇)工程、农民教育与培训工程等教育八大措施。

  “教育八大措施”的实施,进一步缩小了我市城乡教育的差距,使越来越多的城乡学生拥有了更好的教育条件,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6月,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交流现场会在成都召开,我市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初步成效受到来自全国各地教育界同行的好评。

  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镇上建起卫生院了,以后看病就不用趟趟跑县城了。”新津县花源镇东华村的村民王延军高兴地说。在武侯区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9岁的刘既济婆婆告诉市长:“我在这里看病已经7年了,有的小病完全可以就在这儿解决,方便又不贵。”

  这一切源于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对乡镇公立卫生院和村卫生站全面启动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

  2005年,市政府决定投入3.5亿元,用2年时间逐步对全市224个乡(镇)公立卫生院实施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标准化建设为每所公立卫生院统一配置了救护车、X光机、B超机、心电图机、多功能产床、心电监护仪、半自动生化仪等主要医用设备,以改善公立卫生院设备陈旧、落后的现状,提高其卫生服务能力。同时,从体制上对公立卫生院进行规范化改革,突出“公立”特性,把乡镇公立卫生院的服务模式转换到以提供预防保健、基本医疗和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服务上来。去年全市已建成350多所标准化村卫生站,计划今年年底前在全市统一建造2000所村卫生站,让村民不出村就可以治疗小病和常见病,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构建了一个优质、高效的服务载体。

  在城区,成都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并制定了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补偿等由政府“买单”的政策,着力建设“15分钟健康圈”,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成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2006年,卫生部命名了首批108个“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我市武侯区、青羊区以全国第一、第二名的成绩跻身其中。

  郫县实施工业新跨越战略取得成效

  2006年5月20日,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会议在郫县召开。今年4月20日,全市工业招商引资现场经验交流会又在郫县召开。从零起步,短短一年半时间,郫县全力打造的成都现代工业港,已形成5平方公里项目承载能力,实现176个项目入驻,这正是郫县实施工业新跨越战略的真实写照。

  2005年4月,郫县又在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安德镇规划建设3平方公里的工业港中小企业园,抓住“郫县豆瓣”传统品牌优势,集中打造“川菜产业化基地”。为解决建设资金问题,郫县引进企业与镇政府全面合作,共同建设、共同经营、共同发展产业化基地,实现政府、企业、农民“三赢”发展。目前园区已形成2.5平方公里承载能力,引进聚集产业项目45个。依托入驻“川菜产业化基地”的加工企业,带动安德及周边地区形成3万亩无公害蔬菜、2000亩珍稀食用菌等示范基地,初步形成园区企业+种植基地+合作组织+农户有机衔接的产业链条。

  今天,成都现代工业港从形成项目承载能力,再到3平方公里北拓展区建设;从一张白纸到283个项目强势入驻,工业港呈现企业星罗棋布,塔吊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引进的项目中已有76个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或试生产,142个项目厂房基本建成或主体工程正加紧动工建设。

  “在成都现代工业港,不仅自己有一种投资冲动,还有一种想把朋友们带进来投资的冲动”,很多前来投资的客商都坦言。这种冲动来自于成都现代工业港的独特魅力,那就是郫县人“绝不轻易承诺,而一旦承诺,就必须做到有诺必践,有践必果”。诚信+实干,使成都现代工业港的奇迹真真实实地发生着。

  凝聚成都智慧的“歼十飞机工程”获殊荣

  蓝天白云下,数架铁灰色的歼十战斗机短距滑跑,呼啸跃起。天空上,它们时而腾跃、俯冲,像鹰隼般迅猛;时而盘旋、翻滚,似飞燕般灵巧......

  2007年1月5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机“歼十”首次在公众面前亮相。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十”战斗机已达到具世界先进水平的战术技术要求,突破了一系列航空关键技术难关。

  在“歼十”战机叱咤长空、利剑般刺向天际的辉煌背后,也凝聚着让千万成都人为之自豪的成都智慧:它在成都研制,在成都生产,并将逐渐成为捍卫祖国蓝天的主角。

  造21世纪先进的战机,需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财力。“歼十”战斗机研制期间,成都市给予了大量的支持,为“歼十”战斗机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20多年前,当我们准备研制歼十飞机的时候,成都市就表态将全力支持这一工作,事实上整个研发过程中我们也的确得到了成都市委、市政府几乎无条件的支持”。“歼十之父”--宋文骢院士激动无比地说:“去年12月,成都市政府又与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决定在成都建设空天高技术创新园区。这些都表明成都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

  2007年1月27日,是一个让全体成都人感到振奋的日子。这一天,由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成都飞机公司等五个单位参与完成的“歼十飞机工程”项目,被授予“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是继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之后,第二个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的重大科研项目。而在去年4月28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枭龙飞机,也在成都首飞成功。“歼十”和“枭龙”双双翱翔,不仅为成都增添了一张厚重的高科技名片,同时也在成都引发了一场高科技热潮。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