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的“播种者”―河津7旬老人自建“文化活动中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6:17 山西新闻网

  4月4日阳光明媚,春意融融。河津市寨上村裴忠信老人家门口锣鼓喧天、热闹异常。戏班和女子锣鼓队轮番上阵,围观的群众里三层外三层……裴老激动地说,今天是他们老哥仨自办“文化活动中心”开业的大喜日子。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广大农民在党的惠农政策的激励下,腰包鼓了起来。富起来的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加迫切了。一批农村文化的“播种者”应时而生,各种“文化大院”“文化活动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在河津大地涌现。寨上村“文化活动中心”就是由七旬老人裴天恩、裴成休哥俩筹资3000元、借用老党员裴忠信的农家小院办起来的。

  退休后不久,裴天恩老人就发现村民文化生活严重匮乏,裴老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裴成休是裴天恩老人的弟弟,从教一生,办文化事业是他的愿望与不懈的追求。2006年退休回村后,他与哥哥不谋而合,都想改变农村文化滞后的现状。就在他们急于寻找场地时,村民裴忠信老人知道了此事,他说:“大好事,只要你们愿意,就把文化中心办到我家来,我那院子既大又在村中央,要不够就把我那临街小卖部一关也用在‘文化活动中心’里……”裴忠信既不是村干部,又没有退休金,关掉小卖部每年至少损失4000余元。面对笔者的疑惑和村民的不解,他总是憨厚的一笑:“给大家做点好事,心里舒畅。”

  有了三位老人的这份热诚,村民们纷纷捐钱、捐物,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文化活动中心”很快就办了起来。裴成休老人捐的3000册藏书整齐的码在书柜里;裴天恩老人也将自己订阅的6份报纸捐出来;电子琴、二胡、笛子等乐器也摆进了活动中心。开业第一天,四邻八乡的村民就拥进了小院,好不热闹。村长裴孔荣认为,“文化活动中心”的建立,将调动起村民参加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提高农民自身的“文化造血”功能,将本村的文化引上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方向。

  本报记者 卢志峰 本报通讯员 樊青珍 魏娜

  (编辑:闫芳芳)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