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水鬼”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6:40 浙江日报

  这两年,每到凌晨两点多钟,郭文标便会醒来,无声无息地“溜”出家门,习惯性地朝港口海面上张望。

  “文标!文标——”无数个风高浪急的深夜,郭文标一听到渔民的呼唤,便会从床上弹起,冲出他那直面大海的家。20多年来,这位普通渔民从惊涛骇浪中救回100多条生命,挽回以百万计的财产损失。

  平安“水鬼”,是温岭石塘的乡亲们送给郭文标一个绰号——寓意神通广大的海上救护神。他家里的电话和手机,像“110”一样在当地家喻户晓。他的名气甚至传播到山东、福建等地,不少外省渔民在附近海域遇到麻烦,都会想起他。

  “别人找我只有一次,而且人命关天,我不去心里不安。”

  “水鬼”绝对是一个热心肠。海上的人或船只遇到什么麻烦,打个电话给他,他就会抛下手头的事情,驾着他的机帆船第一时间出现在救助现场。

  48岁的郭春娥至今对郭文标感激不已,没有他的及时救助,7年前她和儿子等就不在人世了。

  那是1999年12月28日晚上,她和儿子、外甥,以及亲戚等11人送渔网到一个码头的渔船上。返程时,机帆船突然在石塘港口附近触礁。船老大一看船头渗水,形势不妙,竟独自把船开走,将9名妇女、小孩和2名男青年扔在礁石上。

  此时,已是晚上7点多,海水开始涨潮,不到半个小时,脚下不到4平方米的石礁就被淹没。风浪越来越大,妇女们哭的哭、喊的喊,可是四周没有一艘渔船。

  “慌乱中,我想起了同村人‘水鬼’,叫大家赶紧想办法打电话。”郭春娥说,恰好,她的外甥带了手机,很快拨通了郭文标家里的电话。正在吃饭的郭文标接到电话后迅速驾船直扑出事现场。当他的船赶到时,只见11个人手挽着手抵御着风浪的冲击,海水已浸没到膝盖处。“只要再晚10分钟,我们几个人就会被海水冲走。”

  从接到电话,至抵达现场,郭文标只用了10多分钟。

  在海上,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的耽误,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为了能及时接到求援电话,郭文标的手机24小时待机。为了避免手机出故障、没电,或被海水打湿而不能使用,郭文标准备了两个手机。

  出去救人次数多了,家里的事情有时就顾不上了。老婆庄文华有时候也要埋怨他几句。他说:“别人找我只有一次,而且人命关天,我不去心里不安。自己家里的事可以慢慢干。”(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只要我有能力去帮,我就要去救,哪怕是最危险的。”

  技高人胆大。郭文标敢于在海中救人,跟他水性好是分不开的。15岁那年,一次退潮时,郭文标和十几个大人一起去把船拉到沙滩上。一位60多岁的老人没站稳,一下子从船上掉进海里。郭文标不及细想一个猛子扎入水中,将老人救上来。“文标,好样的!”大人们竖起大拇指的一刹那,小小少年的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与大风大浪的搏击中,海里逃生和救援的经验与日俱增,郭文标转眼间已成40岁的壮汉。如今,他十根手指比常人粗壮,手背上无数个伤疤,目光中透着坚毅。

  郭文标在渔民中的名气相当大,甚至连当地政府、海上“110”遇到紧急情况,都会找他。

  2005年8月6日,“麦莎”台风来袭。晚上6点多,5位被转移的网箱养殖渔民又偷偷回到海上保护自己的网箱,然而风浪实在太大,他们上不了岸了。边防派出所接到报警后,立即将情况通知了郭文标。所长对郭文标说:“现在情况很严峻,你能去尽量去,自己把握好,注意安全。”郭文标说:“好的,我马上去。”等警方赶到码头时,他已经驾着机帆船出发了。

  此时,滔天的海浪拍打着码头,黑沉沉的海面上,只有机帆船的灯光在摇晃。平常10分钟就能到的路程,足足开了40分钟。郭文标一边用探照灯搜寻,一边呼喊着其中两位渔民的名字,一个小时后,终于在一块礁石边找到了这些渔民,并帮助他们脱离了危险。

  有人说“水鬼”傻,冒险去救人,搭上自己的性命怎么办?郭文标说:“只要我有能力去帮,我就要去救,哪怕是最危险的。”

  为了使自己有这个“能力”,郭文标一次又一次改良自己的装备。2005年9月,他购买了一条250马力的钢质机帆船,他说这样可以使自己服务的区域更远些,速度更快些。

  “误会总会澄清的,大家平安了,我就高兴。”

  平时,郭文标主要收入靠捕点鱼虾,要么就是帮过往渔船、货轮排除螺旋桨故障,俗称“解叶子”。由于他“解叶子”收费合理公道,找他的人很多,出了名后,乡里乡亲的已基本不收费。还有就是每周一次清理海底垃圾,捞起烂铜丝、钢铁,上岸出售后赚点钱。

  现在他的船已经被台州海事局命名为“海上搜救船”。遇到危急事情,随叫随到。很多老百姓以为,“水鬼”如今为政府办事了,拿了政府的钱,出去救助是应该的。然而石塘镇渔办主任陈圣友告诉记者,镇里爱找郭文标,是因为他“比较热心,叫得动,没有一句话”。事实上,郭文标的船和设备,都是自掏腰包,政府没有贴一分钱,每次出去营救都是义务的,甚至连油费都是他自己掏的。

  让陈圣友印象深刻的是,“云娜”台风过后,100多条船在松门神祉堂附近搁浅,由于大的船进不去,小的船又拉不动,渔民们向镇里求助,镇里领导也很着急。后来,镇里又向郭文标求助,郭文标开了他的机帆船和其他人一起,拉了7天7夜。由于每拉一次,舵把就要弹到脚上,等到所有的船都下水,郭文标的脚都肿了。

  即使这样,有时候一些不了解内情的老百姓还会误会郭文标。有一次,外镇有个小孩到水库游泳溺水身亡,那里的人就打电话向他求助。接到电话,正在回家路上的郭文标当即转身赶往出事地点,一边打电话给家人,让他们送工具过来。赶到那儿,有人见他空手过来就说:“连工具都不带,怎么赚钱的?”其实郭文标事后一分钱都没收。

  这样的话听多了,老婆就心疼郭文标,让他有些事情不要急着出头了。可是,郭文标说:“误会总会澄清的,大家平安了,我就高兴。”

  下一次遇上了紧急事情,“水鬼”依然还是那个“爱管闲事”的“水鬼”。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