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插花地”管理难题 汉阳区稳步调整行政区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7:26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记者涂亚卓、通讯员潘明亮、朱华侨)一条路修了7年难以竣工;一个社区3个派出所负责,出了事迟迟不见民警;一堆垃圾东挪西移,数月无人清扫———如何解决“插花地”管理尴尬?武汉市汉阳区得以破题。

  处于不同行政管辖区域的交界地,百姓俗称为“插花地”。由于管辖权分属不同区街,协调难度大,“插花地”成了城市管理严重缺位的真空层。据调查,“插花地”逐步累积形成于1986年武汉市行政区划调整之后,至今仍有148个“插花地”集中在武昌、青山、洪山、汉阳等区。

  上世纪90年代起,城乡的快速融合将“插花地”问题暴露得越来越彻底:违法建设屡禁不止,环境卫生恶劣,治安计生混乱,部分地带几乎成了黑(无证经营)、黄(卖淫嫖娼)、白(私屠滥宰)的滋生地。有关负责人直言不讳:“这些地方有利益谁都想伸手,出了问题谁都不管。”

  汉阳是武汉新区建设的腹地。近两年,辖区内16个村与34个社区“犬牙交错”,给新区建设推进带来数不清的“烦心事”。为顺应武汉打造适宜创业居住的新城要求,2005年底,汉阳区着手调整区内行政区划。

  一年多来,该区围绕利益保障、关系协调、社区管理等方面,酝酿政策、平衡权益。为协调街乡利益划分,该区保证原乡属资产权属不变,税源关系按4年分步理顺;“插花”严重地区就近整合,移交后的社区资产由街道交由所在地社区使用;企业与社区没有隶属关系仅移交社会管理职能的,按社区分担任务的多少给予补贴。“五一”前夕,此轮调整中最后一批的5个街道永丰、琴断口、二桥、五里墩,以及汉阳经济开发区,相互间完成移交,历时一年多的行政区划调整划上句号。此后,公安部门将为2.6万多居民变更户籍。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