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二万余座城中坟不见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7:30 南海网-海南日报

  

海口二万余座城中坟不见了

  已变成公共绿地的坟区只留下墓碑。 本报记者 李英挺

  

海口二万余座城中坟不见了

  在海口市道客村公共绿地上,孩子们在快乐地玩耍。这里过去曾是坟头座座,市民晚上不敢开窗开门。 本报记者 李英挺

  聚焦理由

  海口市多年来被历史遗留的“城中坟”困扰,城中坟现象成为这座曾荣膺“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的不和谐音符。

  城市的不断扩大让曾经的郊区成为市区,让曾经的村落成为城中村,让曾经的墓葬群成为城中坟。

  伴随着这些变化发生的,还有死人和活人争地现象。因当年的村民保留了传统的殡葬观,将去世的人葬在先人埋葬的地点附近成为约定俗成,这也让已成为市区的土地日渐紧张。而座座新旧坟头,又让附近小区居民望而却步,人居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安置好城中坟,既是提升城市人居环境的要求,也是尊重民俗顺应民意的要求。海口市从人性化角度治理城中坟,让市民接受又满意,无疑在城市管理上又做了一次新的尝试。

  本报海口5月7日讯 (记者洪宝光)记者今天从海口市民政局获悉,海口市从2005年6月开始整治“城中坟”至今,已有2.2万个“城中坟”得到平整,治理率达到90%多。昔日杂草丛生、令人望而却步的“城中坟”区域,如今变成了一处处生机盎然的公共绿地。

  历史遗留、城区扩大、

  观念陈旧

  海口市区“城中坟”究竟有多少?记者从海口市民政局获悉,经过该市4个区民政部门的统计,发现海口市有大约20多个乱埋乱葬点,海口市共有2.2万多个“城中坟”。

  作为省会城市,海口为何“城中坟”现象如此严重,原因何在?据海口市民政部门相关人士介绍,主要由历史遗留、城区扩大、观念陈旧三方面的原因造成。

  首先是城区扩大。众多的墓葬群以前均只是处于市郊的农村,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些村庄成了城中村,城中村便成了市区后,那么自然地这些墓葬群就成了“城中坟” 。例如龙华区面前坡村183号银龙公寓旁的墓地;美兰区龙歧村128号住宅前的墓地;琼山区道客村内泰龙公寓旁墓地等。

  其二是历史遗留。很多均是年代久远的坟墓,因为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居民)以前就自然形成了墓葬区,于是很多老人死后便葬于此,越埋越多,于是成了祖墓葬区。居民认为祖祖辈辈都埋在这里,已经约定俗成,立新坟的人也不会觉得不妥,根本没有意识到它违反了殡葬改革的法律法规。

  第三是观念陈旧。我省大多数人身后均首选土葬,目前海口火葬区火化率只有30%左右。目前仍然有不少市民选择土葬。对此,海口殡葬管理所有关负责人认为,主要是对火化旧的传统观念影响,不少市民的转念转变不过来。

  据了解,我国广州、贵阳等内地部分城市的火化率都比较高,不少市民都会选择火化。虽然海口已颁布《海口市殡葬管理暂行办法》,但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有不少市民选择土葬。

   就地改造、迁移火葬、

  就地平毁

  据了解,海口城区中存在着多处面积不等的历史遗留的农村公益性墓地及散墓,严重影响了人居环境。每年,海口市民政局等单位都接到群众的反映,希望政府部门能对“城中坟”进行整治。这也引起了海口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将市区历史遗留的坟墓纳入全市环境综合整治几大项目之一。

  2005年6月9日,海口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海口市殡葬管理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将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划为火葬区,先在城市居民中实行火葬,禁止土葬,以后再逐步扩大到市郊农村;定为火葬区内原有的墓地(不包括公墓)及散墓,除受保护坟墓依法予以保留外,应当分批限期迁移火葬或就地改造,不留坟头。

  2005年6月16日,海口市出台《依法治理市区坟墓实施方案》,根据方案,治理市区坟墓分三批进行。治理方法有以下四种:一是就地改造,将坟墓削平坟头,将土堆墓改造为平墓,并对墓地进行绿化美化,建成绿地;二是迁移火葬,墓主如不愿就地改造,应将遗骸迁出火化,禁止二次土葬;三是就地改造或迁移火葬,对治理范围内原有的散墓,除依法受保护和坟主自愿不留坟头不留碑记就地改造的坟墓外,其余一律迁移火化;四是就地平毁,对无主坟墓,由各区组织就地平毁。

  《依法治理市区坟墓实施方案》出台后,海口市龙华、美兰、秀英、琼山四个区政府以及民政部门积极行动起来。经过一年多的治理,目前海口市已有2.2万个“城中坟”得到有效治理,治理率达到90%多。

  经过治理的“城中坟”新增加绿地面积30多万平方米。昔日杂草丛生、令人望而却步的“城中坟”,如今变成了一处处生机盎然的公共绿地,优化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

  相关新闻

  昔日坟墓地今朝休闲区

  

海口二万余座城中坟不见了

  位于南沙路省地矿局后面的坟墓地,已变成一块绿化地。 洪宝光

  本报海口5月7日讯 (记者洪宝光)昔日的墓地是长草遍地,到处是垃圾,市民不敢路过更谈不上到墓地散心,而如今的墓地已变成漂亮的绿化地、块状公园。记者今天在几处绿化地看到,居住在墓地附近的男女老少纷纷到绿化地里散心、聊天,这些地方已成为市民休闲的新场所。

  死人与活人争地

  早在2005年,海口市开展“城中坟”整治之前,记者曾到龙华区滨濂村金山小区一带采访过,发现小区一墙之隔外竟是一个坟场,坟墓像馒头般一座连着一座,密密匝匝。此地居民曾告诉记者,这里有上千座坟墓,坟场四周居民建起了住宅,坟墓成为居民的“邻居”。在琼山区道客村的一条小巷子里,记者也曾见过一座坟墓就在一幢二层小楼与一间民房间,约占地10多平方米。当地居民曾说,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在道客村里还有好几处。

  过了一年多后的今天,记者再次深入美兰区蓝天路街道龙歧村、秀英区书场村、琼山区道客村以及龙华区面前坡村等地进行采访时,见到的是不一样的景象。昔日杂草丛生、市民望而却步的墓地都已成为今日漂亮的块状公园,并已成为市民修仙娱乐的又一场所。

  每天傍晚,居住在坟墓地附近的市民都会三三两两地到里面散步聊天,有的市民还带着小孩到里面玩耍。

  晚上不敢开家门

  海口市开展“城中坟”整治至今,不少市民都反映,政府治理“城中坟”就是好,居住的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居住在龙歧村的王小英女士说,龙歧村内就有多块墓地,整治之前环境非常差,到处都是垃圾、杂草,蚊子苍蝇满天飞,一到晚上都不敢从墓地路过,平整后杂草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花草树木,墓地内铺设了道路,每到傍晚时分她都会带着小狗到墓地散步,和村里的老人聊天,感觉非常好。

  道客村的陈先生说,他本人十分赞同整治“城中坟”,没有治理以前,一开家门即可见到密密麻麻的坟头,平时晚上都不敢开家门,如今的墓地已变成一块绿化地,感觉就是不一样,村民不但可以到墓地散步,晚上也敢打开窗门了。

  居住在银龙公寓的刘女士说,面前坡有数百个坟墓,每到清明节或者是冬至时,村民就过来扫墓、烧纸张,弄得周围的居民房到处脏脏的,晚上也不敢开门,孩子夜晚也不敢出去散步或者是路过,总感觉自己是和死人居住在一起,自从海口市政府开始平整坟头并及时绿化后,如今的感觉不一样了,一开门窗见到的是绿化地,心里都塌实多了,孩子不仅可以到绿化地散步而且还可以玩耍。这两个清明节以来,前来扫墓的市民也比以前变得文明了许多,很少烧纸张。

  记者随机采访了50名海口市民,90%多的市民都支持政府整治“城中坟”,他们认为这些“城中坟”早就该治理,海口“城中坟”的存在已不适合城市的发展。他们说,长期以来,一些市民一直与坟墓为邻,虽然已习以为常,但心里还是很不舒服,许多房子市民自己不敢住,只好很便宜地租给外地一些打工者。

  人性化治理成功

  “龙歧社区居委会龙歧村辖区内的墓地有近500个坟墓,开始治理‘城中坟’时市民非常不理解,还多次辱骂我们。”美兰区蓝天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据了解,龙歧村辖区内的500个坟墓大多是该村居民的祖坟。2005年,海口市开展“城中坟”整治工作,龙歧村被纳入第一批整治范围。起初,村民极不配合,称祖坟动不得,不能整治。美兰区民政局和蓝天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每次进村做工作时就会遭受市民的辱骂,还威胁要殴打工作人员,还扬言一旦祖坟被挖或者是被铲平后家里发生的任何事情都要街道办的领导负责任。

  在困难面前,蓝天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并没有放弃,而是采取了一对一的方式,纷纷深入市民家中单独找居民谈话,说政策讲道理,并且表示在平整过程仅平整坟头然后绿化,改善墓地环境,改善村里的环境。一次动员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一直到群众接受为此。此外,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还多次带着墓主到墓地就地参观,让墓主亲身体验墓地环境。当墓主看到墓地遍地垃圾,到处是蚊子苍蝇杂草等后,又听到居住在墓地四周的居民的怨言后,一些墓主才慢慢地接受政府的整治工作。

  龙歧村的吴大妈说,以前政府工作人员来做工作时,她很不支持,不愿意政府将祖坟平整。后来经多次到墓地参观后,加上自己所提的平整时不允许铲车进入铲土,只允许人工平整,所修的铺道不能经过坟墓等这些要求政府都一一答应了,她才开始接受整治。

  得到群众的支持是事情成功的一半,蓝天街道办在平整坟墓过程中也采取了一平整完就及时绿化,让群众看到平整的好处。从此,市民看到好的环境后怨言也就越来越少,也比较支持政府的工作。也就这样,蓝天街道办仅用了2个半月时间就全部完成辖区内近700个坟墓的整治工作。

  对此,龙华区金宇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彭定新深有感触地说,金宇街道就有上千个坟墓,从平整至今都没有发生村民围攻或者是不同意平整的事件发生,在平整过程中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群众的意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满足群众的要求,比如在整治过程中不使用机器平整坟墓,在墓地里修建小路时不从坟头通过等等。

  海口市在治理“城中坟”过程中,以人为本,尽量多为群众考虑,尽量满足群众的需求,从而得到了群众的支持。正因如此,海口市才顺利平整了2.2万个“城中坟”。

  最新消息

  一城中坟又遭坟主堆土有关部门及时平整了坟头

  

海口二万余座城中坟不见了

  位于金福小区的坟头已得到重新平整。 本报记者 洪宝光

  

  本报热线66810222消息 (记者洪宝光)日前,有读者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在海口市琼山区府城镇金福小区旁边有一坟墓曾得到治理过,但到今年清明节前,坟主又拉来2车泥土,重新堆高了坟头,影响了周围环境。

  接到热线后,记者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发现该坟头已经再次被整平,并铺上了草皮。居住在金福小区的居民告诉记者,该坟墓在去年海口市开展“城中坟”整治中已得到治理,将坟头给平整,但今年清明节前,坟主就用拖拉机拉来2车泥土,然后将坟头重新高高堆起来,附近小区里的孩子不敢出来玩耍,大人们看了也觉得不雅观。

  相关链接

  海口市殡葬管理暂行办法

  殡葬区划和特殊管理

  《海口市殡葬管理暂行办法》已经2005年6月9日第十三届市人民政府第4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5年8月10日起施行。

  第二章 殡葬区划和特殊管理

  第七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所有街道办事处管辖区域和府城镇所设立居委会的管辖区域定为火葬区,其他区域暂定为土葬改革区。

  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城乡建设发展需要提出调整火葬区范围的意见,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 火葬区内死亡者的遗体除另有规定的外,一律实行火葬,禁止土葬。

  第九条 土葬改革区内的人员死亡后,提倡火葬,应当将遗体安葬在农村公益性墓地或公墓。

  未建农村公益性墓地或公墓的地区实行不占耕地不留坟头的深埋。

  第十条 对革命烈士墓和知名人士墓以及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古墓(以下统称受保护坟墓)依法予以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挖掘、损毁。

  因开发建设确需迁移受保护坟墓的,应当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海南省殡葬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受保护坟墓由市人民政府确认。

  第十一条 定为火葬区内的原有墓地(不包括公墓)及散墓,除受保护坟墓依法予以保留外,应当分批限期迁移火葬或就地改造,不留坟头。

  禁止将迁出或平毁的坟墓返迁或在原地重建。

  第十二条 尊重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死亡者生前或其亲属自愿实行火葬的,他人不得干涉。

  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允许在指定的地点或公墓土葬。

  第十三条 异地死亡的人员,应当就近火化。丧主要求将骨灰或遗体运至本市安葬的,应当向市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按本办法第九条办理。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