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河上,有座民心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7:45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一个村子,300多人。一条小河将村子分成东西两半。这是大竹县东柳乡群峰村。小河不宽,但稍一涨水,两岸乡亲就无法往来,学生娃上学从村东到村西,小河是必经之地,常常让大人提心吊胆。前年,村里一个八岁的小孩,在过河时不慎掉进河里,再也没有起来。

  “村里人要求修桥,前后说了近10年。”村民谢光荣说,由于年轻人全部在外打工,留守在家的老人一没钱,二没力,就一直搁了下来。4月初,县里来了下访工作组,听了村民的要求,“县里和镇上的干部二话没说,每个人自己掏腰包,很快凑齐了2000多元。”接下来,买预制板,施工,仅仅10天时间,没要乡亲出一分钱,一座便民桥横跨在河上。

  4月24日,记者来到小桥上。该村13社社长李锦万告诉记者,他要代表社员给这座桥取个名字:民心桥。

  这是大竹县千名干部下访活动的一个缩影。县委、县政府组织的下访工作组,每月逢二就要下到村社去。倾听群众呼声,解决民生疾苦,让零距离产生凝聚力,这是大竹县千名干部大下访的初衷和目的。

  大竹县中和乡牛心村村民魏佐善,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下访活动中,县卫生局联系该乡。春耕大忙时节,全局干部自掏腰包,给该乡40多名贫困户送去了种子和肥料,后又给每个贫困户送去20只小鸭子,以扩大其收入来源。

  4月下旬,魏佐善在田间赶着已经快有一斤来重的一群鸭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到秋天收割谷子时,每只鸭子能长到3公斤左右。照10块钱一公斤算,每只鸭可以卖30块钱,20只就是600块钱呢。

  查摆问题准不准,整改到位不到位,都广泛接受群众的评议。“不走过场,不搞花架子,要从心底里对群众充满感情,切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大竹县一位干部如此评价此次的“下访”。 ■本报记者宋开文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