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茶欲借“家规”上台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8:39 半岛都市报

  5月1日,在博山路上经营崂山茶的张人广很是兴奋,虽然经历了去年冬天百年不遇的大旱,但其自家茶园春茶收成尚好,赶在黄金周第一天顺利上市,并卖到了每斤400元~1000元的好价钱。

  五一黄金周正是新茶上市的时节,借茶做文章:观炒茶、学采茶……岛城旅游“茶味十足”,崂山茶俨然成了青岛的标志性产品。

  近年来,崂山茶在全国声名鹊起,崂山茶如何保证好的发展势头,保住“茶中新贵”的地位,成了政府和茶农、茶商们亟需面对的问题。

  张人广经营崂山茶已经十多年了,其在王哥庄有几十亩茶园,像他这种规模在崂山茶商里面只算是中下水平。据其介绍,崂山茶根据采摘季节不同主要分春茶、夏茶、秋茶三种,其中春茶属于上品,包括大田茶和大棚茶。大田茶是崂山茶中档次最高的产品,刚刚上市,今年一上市就卖到每斤400元~500元的高价,而稍好一点的就要1200元以上。“这两个月把握不好,金疙瘩就成土坷垃了!”张人广告诉记者。

  由于起步晚,崂山茶目前还没有形成专业的销售市场,一般都在茶场或茶企自家开的专卖店、茶楼里进行现品现卖式的销售,只有个别已经形成品牌的才在超市上柜,但并不是非常普遍。

  5月正是崂山新茶大量上市的时节,崂山区将茶园作为崂山区乡村游景点之一,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各种新茶、参观制茶车间,还可以亲自采茶、炒茶……

  5月4日,在崂山区万里江茶场,总经理江崇焕忙得不可开交。“前天晚上干到11点半,昨天晚上又忙到12点,这两天得争分夺秒,及时把鲜叶加工出来,让鲜茶保持最佳的味道”,江崇焕告诉记者,黄金周里,来品茶、买茶、看茶的游客简直可以用蜂拥而至来形容。

  记者从崂山区农林局了解到,崂山区从50年前开始引种茶叶,直到上世纪80年代后期才取得成功,这样算来,其历史不过20余年,与历史悠久的普洱、龙井、乌龙根本不可同日而语。但值得一提的是,崂山茶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

  “事物发展过于迅速,其根基就不稳定,遇有外力就容易动摇!”一位长期从事崂山茶研究的专家告诉记者,由于成名太快,茶企对崂山茶的定位产生了分歧,像万里江、崂池云峰等,其平均销售价位都在千元左右,而对于大多数崂山茶企业来说,价格则定得太低。档次模糊,在消费者中的口碑也就难以巩固。

  据张人广介绍,崂山适合种茶的地方非常有限,崂山茶将来的产量最多也不过几百吨,这样的产量相对任何一种南方茶而言,都赶不上对方的零头。另一方面,同样的茶树品种,在南方一年可以采摘20多次,但崂山茶仅能采摘5~6次,孕育时间是南方茶系的三倍,这决定了崂山茶的“含金量”远高于南方茶系。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崂山茶只能“剑指高端”。

  “崂山春茶上市每斤180元,要得多还可以再便宜!”记者日前采访时,位于李沧区茶叶批发市场内的多家业户都向记者推销。记者在茶叶市场内发现,便宜的“崂山春茶”随处可见。“不可能!”一位从事崂山茶经营的业内人士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光说茶叶成本吧,这个季节鲜茶叶30多元一斤,而平均每5斤多鲜叶才能炒一斤茶。”据该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崂山茶起步较晚,目前在本市还没有像其他茶一样形成专业市场,不同厂家销售都是分散的,这也给一些外地茶商钻空子造假留下了空间,造成市场上低价“崂山茶”泛滥成灾。

  另外,无规矩不成方圆,一部由万里江茶场、市质监局崂山分局、崂山区科技局等部门共同起草的《崂山绿茶地方标准》日前已经完成,并将于今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

  该标准将崂山茶档次进行了分级,对崂山茶的种植、施肥、采摘、加工等工艺,以及销售、运输、保存等都进行了明确规范。该标准实施后,有关部门将加大执法力度,对崂山茶的品质进行有效控制,这也为打击假冒、树立崂山茶品牌提供了依据。

  本报记者刘兆球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