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港连续两年实现"零事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8:57 河北日报

  多部门联手筑起"安全大坝"

  黄骅港连续两年实现"零事故"

  创下了我国港口建设安全管理史上的奇迹

  本报讯(万良、硕强、雨英)初夏的黄骅港暖风和煦,平静的海面上飞起群群海鸥,港区里各种作业船舶井然有序……繁忙而畅通的黄骅港,在多部门联手筑起的“安全大坝”保护下,已连续两年实现海上“零事故”,尤其在今年3月初的渤海湾近年来最大风暴潮中经受住了考验。

  若不是事先了解,初来乍到的水手不会想到,看似平静的黄骅港会瞬时海天变色,八九级海风突起;更不会想到,这里是全国最长的单向狭窄人工航道,通航环境十分复杂,曾经平均一个多月就发生一起搁浅事故,而每一次搁浅接踵而来的是港口堵塞、生产停滞,南方五省一市40多家电厂电煤供应失去保障……但如今,黄骅港人已成为熟悉大海的“弄潮儿”,这令越来越多的船舶爱上这座北方大港,到港船只由2004年的5177艘次飙升至2006年的1万多艘次,港口吞吐量也由2004年的4550万吨上升至2006年的8094万吨,黄骅港一跃而成为全国第二大能源输出港。

  “安平号轮,你已偏离航向,请立即转舵……”在黄骅海事局船舶交通管理中心,海事监督员正指挥着船舶进港,他们面前的VTS系统监控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显示着港内船只分布、运行状况和天气、海浪、码头、航道等情况。在3月初的那场风暴潮中,正是这里发布的2000多条安全指导信息,使20多家港口航运单位、150多艘各类货船避免了多起险情发生。

  支撑这个信息平台有效运行的,是一项庞大的社会资源整合工程。2005年初,由沧州市政府、河北海事局牵头,联合神华集团、中海集团、长航集团等几乎所有涉港部门、企业和武警边防部队,在黄骅港展开了共建"安全、畅通、文明"活动,从强化安全理念、落实安全责任入手,建立起海上安全管理新机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管理措施,包括针对开航以来出现的各种险情,制定了9项应急预案;针对独特海域环境形成的突发性阵风,加强海流研究和预警;针对港口建设发展较快,研究通航环境变化,及时为航运企业编印安全操作手册……同时,他们还构建起了安全管理、安全责任和信息沟通3大链条,形成了安全生产的统一指挥、动态管理。截至目前,相关部门已联合召开8次大会,其中百人以上的就有4次,"众志成城保畅通"已经成为黄骅港的主旋律。

  在共建活动开展伊始,黄骅港外航道整治工程正在施工高峰。当时,有四五百艘工程船在施工作业,近200名潜水员水下作业,再加上航道疏浚船舶和每天进出港口的20多艘万吨货轮,生产与建设矛盾十分突出。但是由于共建各方密切配合,措施到位,直到当年9月工程竣工,未发生一起海上安全管理事故,更没有人员伤亡,创下了我国港口建设安全管理史上的奇迹,受到交通部和地方政府好评,黄骅港一举迈入全国安全管理一流港口之列。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