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业:理性登攀新高度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9:41 中国新闻出版报

  本报记者 晋雅芬

  当前我国的期刊业,若是用“琳琅满目”、“生机勃勃”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我国的期刊业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尤其是最近十几年来,期刊业在改革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仅规模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而且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赢得了社会和公众的好评,公信力和影响力随之提升,一个持续、稳定、健康、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正在形成。

  据统计,2006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386种,其中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类期刊5068种,社会科学类期刊4318种,年总印数28.5亿册,总印张134.7亿印张,定价总金额140亿元。与2005年相比,品种减少0.39%,总印数增长3.7%,总印张增长20.1%,定价总金额增长8%。中国的期刊业正一年一个台阶,步入稳定、持续发展阶段。

  蓬勃发展,年广告收入为10年前6倍

  从发展趋势看,1950年以来,我国期刊品种从整体上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增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是我国期刊的最低潮,到1970年全国只剩下21种期刊,是50多年来期刊品种最少的年份。1975年以后,期刊业开始恢复,发展最快的时期是1978年到1986年,每年增加期刊数百种,年增长率超过10%。从1987年开始,随着期刊品种基数的扩大,期刊品种增长率开始低于10%,以个位数的增长率发展。从1987年到1996年,每年期刊数量仍然增加数百种,期刊品种继续保持较高发展速度。从1997年开始,期刊品种增长率下降,除1999年至2001年的这3年仍有较大增加外,其它4年的期刊品种每年增加不到100种,中国期刊业进入理性发展期。

  我国期刊业也有较快发展,表现在广告收入方面,连续几年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2005年,我国期刊年广告收入为29亿元人民币,而10年前,我国期刊广告收入不足5亿元。期刊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为期刊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了期刊业的较快发展。

  成果显著,期刊业发展呈现六大特点

  近年来,我国期刊业取得快速发展,并逐渐呈现出整体质量上升、品种不断丰富、品牌开始形成、数量增长平稳等主要的发展特征。

  特点一: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为使期刊业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10年前,新闻出版总署便开始对全国期刊进行数量上的

宏观调控,结构上的合理调整。如今,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多年来,国家还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期刊业发展,比如对一些门类的期刊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对面向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期刊进行扶持,各级新闻出版管理部门对优秀期刊进行了多方面的鼓励和支持。从1997年起,总署先后组织了3次“国家期刊奖”评选工作,通过评选,在期刊界形成了努力提高期刊质量、争创优秀期刊的氛围。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期刊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在1996年开始的期刊治散治滥工作中,国家没有简单地对一些数量过多、品种重复、质量不高的期刊作停办处理,而是将这些期刊进行调整、改造,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将这些期刊改办为面向自费读者需求,适应市场、填补品种空白的刊物,从而达到了逐步优化期刊结构的目的。

  特点二:市场运作的变革和期刊品种的空前丰富

  “十五”期间,我国期刊的种类已经遍及各种学科、行业及社会活动领域,其专业分工之细、社会覆盖面之广,超过了其它种类的传媒。这是我国期刊在发展中逐步成熟的表现,也是期刊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必然结果。特别是一些生活消费类期刊,为扩大市场份额,从期刊内容到期刊形式都不断进行改革,经济实力较强的期刊提高纸张和装帧质量,引起这类期刊出现高档化、豪华化的趋势,还带动了整个期刊的装帧设计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学术类期刊的编排更加规范、严谨,也更加注重提高学术水平;期刊由大众化向小众化转变,使得刊物的定位更加准确,分工更加明确;期刊的编排手段、选题策划、营销策略等方面的创新与改革手段更是多种多样;此外,随着新技术在期刊领域的发展和应用,电子期刊、手机期刊等新期刊类型纷纷出现。

  特点三:与国际期刊界联系更加广泛

  我国期刊与国际期刊界的联系更加广泛,一些期刊与国外期刊建立了版权合作关系,有偿使用对方的图文资料;一些大刊名刊的主要负责人多次到国外学习和考察,了解发达国家期刊的先进管理模式和办刊经验,加快了我国期刊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一些期刊也积极探索“走出去”的路子,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特点四:期刊业改革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期刊界也加快了改革的步伐,不同类别、不同管理模式的期刊都在积极探索、实施改革,一些期刊已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各类期刊在内部管理机制、人员聘用、分配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有效地增强了自身活力。一些品牌期刊已经形成了系列化发展的规模,在集团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特点五:办刊人才涌现和理论研究的活跃

  我国期刊业在多年的实践中,培养了一批办刊经验丰富、管理能力强、勇于开拓进取的期刊主编,涌现出一批策划能力强、采编能力强、创新精神强的优秀编辑,在他们的努力下,优秀的期刊脱颖而出。近年来,我国有关期刊的研究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有了期刊研究所,出版了《中国期刊年鉴》,专门研究期刊的著作和学术论文的数量也大有增长。

  特点六:新技术促进了期刊事业的发展变化

  新技术给我国期刊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为了积极应对电子媒体的挑战,期刊业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学术期刊的检索、链接出现了清华同方、科技部的万方数据等机构,很多期刊有了自己的网页、电子版,一些期刊已经开始尝试手机版,期刊的数字化发展成为我国期刊业发展的新亮点。

  三大趋势,预示期刊业发展未来

  今后,中国的期刊业又将何去何从?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人认为,中国期刊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

  趋势之一——期刊集团不断增加。如今,我国一些大刊名刊已经具备了组建期刊集团的经济实力、人才优势和办刊经验,随着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我国各种类型的期刊集团将会不断增多并获得较快发展。

  趋势之二——品牌期刊的优势继续增强。我国一些品牌期刊的市场占有率将会不断增加,大量品种重复、质量不高的刊物将会退出市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知名品牌期刊将会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品种重复、规模较小、质量较差的期刊会在竞争中或者转型、或者退出市场。

  趋势之三——期刊的调整不断加快。激烈的期刊市场竞争导致了期刊转型的速度加快,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满足读者的不同需求,为了能够生存和发展,更多的期刊必须不断地了解市场,了解读者新的阅读需求,从而随时调整刊物的定位,以求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