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农民花小钱旅游“挣”回大把钞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9:42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五一”期间,新沂农民的“假日旅游”成了时尚,要不跟着镇村组织的旅游团出去,要不就自己掏腰包出去。农民们外出旅游并非只为游山玩水,他们把了解致富信息、学习种养技术作为旅游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新沂农民外出旅游为他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带回来特色产业

  新安镇黄墩村的300栋高性能蔬菜大棚如今成了村民们的聚宝盆,油皮黄瓜、樱桃番茄、茄子等一茬茬新鲜蔬菜运出去后,换来大把大把的钞票。“这是俺们外出旅游带来的效益。”今年60岁的菜农黄孝文告诉记者:“镇里带我们到山东寿光旅游,我们跟人家学习了第五代温室技术,尝试着种茄子、西葫芦,当年便卖了2万多元。夏天利用大棚养鸡,还能收入3000至4000元。”尝到甜头的老黄,去年不仅又投资2万余元新建了一个大棚,自己还盖起了二层小楼。

  2002年开始,黄墩村多次组织农民到山东寿光、浙江绍兴、上海等地旅游,参观了当地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科研部门。村民发现寿光第五代温室具有产量高、反季节、虫害少、品质优等特点,旅游回来后便搞起高效温室大棚,同时投资20多万元,引进以色列、日本、法国等蔬菜品种,使每亩综合效益平均达到2万多元,农产品打进了华联、苏果等知名超市和上海、山东等市场。

  引进养殖新模式

  窑湾镇、草桥镇水产养殖面积15万多亩,以螃蟹为主的特种水产品养殖有10多年的历史,但由于养殖技术落后,多数养殖户处于微利、保本的经营状态。当地渔民在参加由窑湾、草桥镇组织的旅游中,在无锡发现了“螃蟹-鳜鱼-青虾”生态养殖模式,在水中栽植水草,低密度放养,螃蟹6个月就能长到150克以上,收益很高。

  渔民们把这项技术带了回来,并且从启东引进优良品种“中华绒蟹苗”,螃蟹长得大,价格高。“不看不知道,原来外面的世界真精彩。”窑湾镇渔民金亚锋感叹道,“以前养殖的螃蟹长得小,现在螃蟹个体重量普遍超过130克,价格比小螃蟹高出四五倍。”

  走出家门创事业

  程德成,从家乡新沂远赴广东创业。几年拼搏后,他先后在南海、顺德、中山等地建立了9个集生产、销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花木基地,年产值达到4000多万元。而程德成当初创业正是缘于一次旅游。

  在广州旅游时,程德成看到花木在市场上十分俏销,经过细心调查,他发现当地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对花木需求量大,而当地人又都热衷于经商办厂,种植花木成了“冷门”行业。于是,他萌生走出家门到广州去种花的念头。

  高流镇及周边的农民看到程德成在广州种花致富后,纷纷效仿,如今仅高流镇就有70多位农民在广州郊区从事花木种植。据不完全统计,像程德成这样在旅游中开阔眼界、外出创业的农民在新沂有3000多人。

  在新沂,外出旅游过的农民都说,旅游不仅解放了思想、更新了观念,而且学到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草桥镇王帆村支部书记窦喜不无感慨地说:“外出旅游就是好,花钱不多,见识却长了不少,大家开了眼界,脑子也活络了,一举多得。”

  本报通讯员 满东广 本报记者 单 亮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