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休息自主权”意识日益觉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09:47 河北日报

  “一天接待3万游客,如果让动物连轴表演,它们会吃不消”。在山东蓬莱极地海洋世界,为了不让动物在长假期间过劳表演,景区管理者每天实行不超过2小时的动物工作制。人性化的管理开始惠及动物。

  中国休闲协会副会长魏小安说,黄金周发展的7年里,公民的休息权利意识迅速觉醒。一些单位在工作总结时开始把“没有保证职工休假”视为一种管理上的缺失。

  “休息自主权”意识的日益觉醒还体现在人们对“休闲品质”的进一步关注。景区外拥堵的车流、景区内攒动的人头等一系列“黄金周问题”降低了人们的休闲品质。许多人开始质疑:黄金周去还是留?

  国家旅游局有关人士认为,在过去的19个黄金周里,我国共有16.3亿人次出游,实现旅游收入6704亿元,拉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这表明社会和百姓需要黄金周。

  有专家表示,我国人口众多,“吃住行游娱购”等环节上的拥堵,从根本上说并非“黄金周”本身的原因,而是因为“黄金周”太少了,只好一窝蜂出门旅游。一位政协委员甚至认为,在“五一”“十一”两个黄金周之间,长达5个月的“无长假间隔”太大了,建议在中间增设一个新的法定黄金周。

  中国社科院杨林博士说,在经历20个黄金周后,黄金周制度已植入社会、经济生活的多个层面,就像电视台的“春晚”一样,甚至渗透到百姓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轻言取消会带来一系列社会“不适应症”。

  更现实的做法是,在保留甚至增加黄金周制度的同时,增加分时度假、带薪休假等“弹性休假”方式,通过多元化、福利化的休假,打破百姓休假时间上的不均衡,提高公民休假的“幸福指数”。

  据新华社“新华视点”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