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繁荣红火的意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11:54 西安新闻网-西安日报

  ■记者韩勋

  5月3号,记者路经东大街,人挤人;又到西大街,黄金周的气氛便淡了许多,靠北的一侧尚有市民走动,靠南的一侧则人影稀疏。4号下午4时左右,正是购买高峰时分,记者走进西大街百盛店,顾客不多,与平时没有太大的区别。

  由此或可得出结论,五一期间,西大街仍然没有迎来人们期待的红火场面。当然,西大街目前处于商业成长阶段,一些商业大楼正在修建,成熟的商业氛围尚未形成,我们有理由再等它个一年半载。问题是在等待的过程中,西大街的运作者、众多的商家是否明晰经营思路,说得直白一点儿,就是打算把西大街往哪条路上引。

  单从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看,西大街是最能吸引内外游客的一条大街。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市实施唐城复兴计划从西大街建筑风格始,其成果似也要从西大街的商业复兴来体现才是。商业复兴,顾客游客的人流都往西大街涌的当口,满街的雕梁画栋才算是出了彩,才算是物有所值了。

  那么到底西大街应该往哪个方向走?以这两年的惨淡经营看,大商场、大而全的思路看来不被消费者看好。以后的路恐有多条,其中有一条较为便捷的,便是挖掘西大街周围的特色经营资源,小打小闹,一气呵成,以特色贯通大街的南北东西。

  如若让市民数落起西大街周边原先的特色经营,那品种之繁多,影响之广泛,在西安市恐算一流。看看,城隍庙的小商品,桥梓口的腊牛羊肉,回坊小吃,竹笆市的竹器,南广济街的锅碗瓢盆,正学街的门头印字,等等,近两年城市大改造,上述特色经营成了游击队,散落在西安的各个角落,没有了气候。你西大街不是巴望红火吗,不是有许多的空置铺面吗,迎接他们回归,天时地利,正当其时。

  回归的矛盾在于,西大街的广厦高楼与特色经营的小打小闹,总不能让卖腊牛肉的人租几万平方米的大楼吧?解决这个矛盾,或可从西大街鼓楼里头的回坊食品市场中得到一些启发。这个市场经营户百家左右,白天红火,晚上也红火,集中了西安乃至全省最优秀的特色食品,比如大枣,比如柿子饼。红火的原因,是因为往北走就是北院门特色饮食一条街,游客奔饮食而去,捎带着买土特产品。如今名声雀起,亦有游客为买土特产品而去,捎带品尝回民小吃,相辅相成了。

  启发一,食品商品有了特色,不在于经营规模的大或小,把众多的小打小闹联合起来,便能形成大气候。启发二,特色要突出,以特色经营带动其他商品的经营。如此看来,上述西大街周边特色经营的亮点应是回民小吃和针头线脑,以它俩带动其他。西大街大楼的主人要屈尊就驾才行,诚邀小摊主、小经营户进楼经营。一,一座大楼尽量只经营一种特色产品。二,一定要把大楼的门面房缩小,让在门面房经营的摊主当招牌当广告,引游客进楼消费。三,小打小闹本钱少,租金上就得让一些利,政府有关部门能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更好。

  如果思想再解放一点儿,可以考虑将离西大街不远的西仓花鸟鱼虫市场挪到大街上来,只要符合相关政策、有市场,就可以想办法挪一下,彻底解决西仓市场档次低、占道经营、骚扰附近住户的老问题,至于脏乱差的问题都可按照创卫精神予以解决。

  不论西大街走哪条路,现在都要动脑筋开步走了,市民盼望明年五一西大街红火的预期,恐不好再耽搁了。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