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关心》:十年一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13:25 楚天广播电台《事事关心》

  《事事关心》:十年一剑

  在人生的长河里,十年是一瞬,十年又是一跃。而对于在武警部队服役3年、质量技术监督战线工作了十年的武汉桥口区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副科长靖久林来说,他的十年,是生生不息、厚德载物的十年,是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的十年,是以人为本、秉公执法的十年,是奔涌、翻腾的十年。他用这十年铸造了一炳长剑,一炳打击制假售假,维护群众利益之剑,在江城三镇老百姓中名声鹊起。

  34岁的靖久林是1997年3月走进质量技术监督战线的。刚开始分配在武汉新洲分局稽查队,4年后考至桥口分局执法科,再到现在的特种设备科,历经多个岗位的转换与锻炼,靖久林一路行进,一路收获。十年来,他把“关注百姓、打造环境”作为永不凋谢的工作主题,严格行业法律法规,忠于职守,厚德为先、爱岗敬业、作风正派,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短秤少量的违法行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1999年被武汉市授予“打假治劣先进个人”称号,2000年、2001年连续两年荣获新洲分局 “优秀个人”;加入桥口分局团队后,相继评为桥口分局“优秀公务员”和武汉市局“优秀共产党员”,在群众心中,他是名副其实的“质量卫士”。

  一、厚德为先,创新有续篇

  2002年,靖久林是以“榜眼”第二名的成绩由新州区考到桥口区、正式加入国家

公务员行列的。他处事低调,为人憨厚,十分珍惜自己的岗位。他说,自己虽是公务员,来自人民群众,服务群众是本分。在与他的交谈中,他的话匣子一直打不开,他重复的一句话是:“其实工作很平常,和大家一样。别人怎么做事,我也是这么做。”

  然而,稍为知情的人都知道,桥口区工业在武汉市举足轻重,特种设备覆盖率名列武汉第二,2003年特种设备科创立的 “特种设备协管员制度”受到国家质监局肯定。这意味着:在桥口这个业务大局、工作难局、人事小局的特种设备科,靖久林的工作可谓既不平凡也不轻松。与其他分局比较,桥口分局仅管理电梯就有1600多部、储气罐及充气站40多个,气瓶2.2万多只。可特种设备科却只有区区3名工作人员,工作强度不言而喻。

  靖久林说,在这样一个科室工作,有压力也有动力,有荣耀也有担忧,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他同时又在思考:怎样才能保持荣誉?怎样实现工作突破?为此,靖久林由一而二,不断充实自己、完善执法工作。他孜孜以求,攻难点、抓亮点、夯实点,探索新形势下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的新方法,总结出了“一查、二处、三服务”的行政执法工作法。他还多次向分局提出了行政执法的建议,一一被分局领导采纳,从而使基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靖久林从消费者与执法部门间的联系着眼,从方便群众投诉和维权入手,借鉴公安部门的做法,在全市率先提出建立“便民工作联系卡”,把质监局的为民宗旨、工作地点和举报电话印在卡上。

  为了规范桥口分局的文书、案卷,提升办案水准和文书质量,靖久林一边到市执法分局等地学习取经,一边自己摸索,尝试用电子文书取代手写执法文书,逐步在桥口分局科室普及开来。如今,桥口分局的行政执法案卷已经相当规范了。

  澡堂是使用常压热水锅炉最频繁的地方。如何杜绝因使用不当而引起的爆炸事故?靖久林提议对在辖区范围内使用常压热水锅炉的60多家澡堂签定使用承诺书,承诺不带压使用,自负其责,一下为政府机构节省了不少人力、物力和财力,事故的发生几率减少到零。

  二、事无大小,工作不讲价钱

  据靖久林的同事、彭敏贤科长介绍:毫不夸张地说“靖久林是学习吴天祥的领头羊,奉献的好典型,是他自己的事他做,不是他的事他也做,从不抱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从不在工作上讲价钱、打折扣。上班最早的是他,下班最晚的也是他,是全局出了名的'拼命三郎'。”问及他的初衷‘其实也没有提前多少和晚走多长时间,上班前单位总有些事情要准备,下班后也免不了有些事情要善后’。”而且,靖久林一向都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深得领导和同事好评。

  2006年元旦前夕,武汉汉正街一场无情大火烧死了4名工人,桥口区政府计划组织300人消防整治队伍进驻汉正街。靖久林接到分局下达的参战命令后,不顾自身的胃病发作、不分严寒黑夜、不分节假日,和专班人员一起深入整治一线,风风雨雨坚持整整3个月,一举清除了453家违规小服装作坊,给汉正街群众一个满意的生活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消费者维权意识增强,无疑给科室工作增加了难度,而打假人员又减少了,他所在科室工作任务加重。为了完成工作任务,他经常在节假日里不休息,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坚持常年深 入基层调查、了解情况,为出色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靖久林由于把精力都铺于工作,对小孩一直疏于照顾。2006年5月,小孩高烧被连夜紧急送到市儿童医院,当时他正在忙着执法,不能到医院照料女儿,是小孩的爷爷从新洲赶来照顾。他的老父亲打电话告诉他,女儿很想见他,他硬是含泪拒绝,没有离开工作现场半步。10月份女儿因病再次入院,那时正值黄金周,武汉市对特种设备形成的制度是逢节逢会必查,当时的靖久林又在执法第一线,女儿两次住院,他都只能利用休息时间看一下。当问及女儿时,他说女儿现在根本就不粘他。在而工作上问心无愧,家务事又愧对家人。

  三、公私分明,此地无声胜有声

  靖久林是个干实事、讲原则的人。在执法过程中,有的人套近乎,请客送礼;有的托关系,想他高抬贵手,他始终坚持送礼不要、请吃不到、油水不捞、便宜不占,严格要求自己;对于工作上的大是大非,他更是一丝不苟、公私分明。2002年7月,他妻子所在的公司因为柴油抽样不合格被桥口分局查处,妻子单位的领导满有把握找到他说情,并当面承诺对他妻子工作给予照顾。因为当时这家公司正在裁减编制,妻子单位的领导想以此换取从轻处罚。靖久林沉思片刻、婉言回绝了好意。并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拿出法律法规,终于做通工作,赢得了对方的理解,第二天妻子单位按规定接受处罚16万元。

  靖久林受理群众投诉,总是热心接待,耐心解决,时时为群众的利益着想。他说群众的投诉中,有时一支牙膏、一瓶水、一袋米,算起来不过几元、几十元钱的东西,甚至可能比罚款数十万元的案子更麻烦,但这些小事必须要做好,因为这是沟通群众与政府的桥梁。2006年8月,有市民投诉说家里购买的50多平方实木地板,安装几个月之后就开始有响声,显然质量有问题。此前这个消费者已经向多个行政执法单位投诉过,不知是嫌事小还是什么,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靖久林接下这个“烫手山芋”后,不厌其烦、前前后后花了一个星期与厂方反复联系,终于为消费者讨回说法。

  四、以人为本,平和见精神

  平和地处理问题是该科一贯的传统。彭敏贤科长说,即使靖久林查封了别人,收缴了对方的财产,但从来不会发生冲突,还为对方折服。

  来自桥口分局的一项统计显示:靖久林在桥口区质监局工作的4年间,他同科室人员一起捣毁制假售假窝点20余个,办理涉案金额达3万元以上的大案10余起;他参与办理案件320余起,无一起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同时还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数十万元。

  2002年元月,根据群众举报,靖久林在查处辖区某街道钢材销售一条街时,有一个体户长得人高马大,为逃避检查,不仅自家蛮横无理,还鼓动周围业主和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执法人员,拒绝检查。靖久林单独把检查对象拉到一旁,想做思想工作,谁知对方“嗖”地一声掏出一把刀,比划了一下,想给靖久林一个下马威,并恶狠狠地说:“你们质监局算什么?我黑道白道的人都有,谁都不怕!老子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小心你家人也不保。”

  面对此情此景,靖久林以静制动,和善劝告道:“把刀子收起来,知假售假,还聚众闹事,阻挠执法,这种后果你父母不愿看到的,妻子孩子也更不愿意看到的。”一席话说得这个个体户心软了,收起了刀。靖久林借机向在场业主和围观群众宣传了质量技术法规和销售劣质钢材的危害,围观群众反而来谴责业主,并且都顺利地接受了检查。在这次行动中,靖久林带队一举捣毁了5个制假窝点,群众拍手称快。

  去年7月,靖久林在一次日常市场执法检查中,有一门市在销售无生产许可证的木地板。交谈中得知该门市的老板是名退伍青年,对质量法律法规不甚了解,对地板质量鉴别也一知半解。针对这个特殊对象,靖久林不仅在案审会上提出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处罚尽量予以从轻;还加班加点寻找资料,写出地板质量鉴别知识及进货注意事项等相关资料送给该青年,并经常到门市指导和把关,使该门市部销售的商品做到货真价实,生意红火。后来,该退伍青年后来见人便说:“如果执法部门的人都能像靖科长这样,我们的生意就好做了。”

  这就是靖久林,一个热情如火、兢兢业业为群众切身利益劳心劳力的人。在他的身上,我们不仅仅看到了一个普通质监执法者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读懂了一个普通“优秀共产党员”的心境。(《事事关心》记者 黄前明 张晓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