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婚姻”不宜标签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8日14:30 新民晚报

  新华每日电讯今年五一长假,上海街头婚车比比皆是。据上海市婚庆行业协会预计,五一长假期间,上海约10万对新人举行婚礼,是去年同期的3倍多。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中,“80后”占了多数。

  在众多婚宴中“赶场子”,是上海不少年轻人五一长假的主要任务。

  “80后”越来越成为结婚的主体,5月1日,上海共有550对新人登记结婚,绝大部分为“80后”。上海市民政局婚姻管理处处长周吉祥说:“今年‘五一’前,上海约有4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大多是上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这是正常现象,因为他们已进入婚龄。”上海婚庆行业协会秘书长何丽娜表示,从婚庆市场来看,上海的结婚人群有年轻化趋势。

  “80后”在“抢婚”?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徐安琪不同意这种说法。

  徐安琪是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婚姻家庭研究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婚姻研究。她反对将“80后结婚潮”现象夸大。她认为,必须客观地从人口年龄结构去分析。1978年、1979年上海知青“返城风”,带来了1980年到1982年的结婚高潮,三年的结婚对数分别为17万、28万和19万,他们的孩子就是现在大量结婚的年轻人。这个年龄段的人多,结婚的人数就多。

  在上海,2006年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妇为3.7万余对,比2005年增长21.5%,上海市民政局调研分析了离婚率大幅增长的原因,“80后”先掀“结婚潮”、再掀“离婚潮”。

  曾有人对“80后”的婚姻作出一些推断:新的性别分工、感情变化周期快、婚姻的娱乐性升高、两难的责任心理。但不能片面地把所有不同之处都贴上“80后”“稚嫩”“自我”等标签。

  有专家指出,“80后”的婚姻不宜标签化,他们大胆挑选自己的恋爱对象,对待婚姻多数是谨慎的。“80后”身上许多品质特征以及他们对待婚姻的态度,不是因为他们出生于上世纪80年代,而是因为他们还年轻。

  复旦大学社会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沈奕斐认为,人们选择婚姻的时候一般会比遇到爱情的时候更加理性,婚姻生活的问题是每个时代都存在的,不能拿“80后”说事。徐安琪强调,从世界范围看,年轻人离婚的比例相对高,这不只是“80后”的问题。(曹金玲肖春飞)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