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中国首个数字化煤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09日00:55 合肥报业网-江淮晨报

  随着高达90.8米的井塔矗立在国投新集刘庄煤矿,标志着淮南亿吨煤基地首对开发建设的矿井,省“861”计划的重点工程,设计年产800万吨的中国第一个数字化煤矿诞生了。

  春意盎然的刘庄煤矿

  五一前夕,记者踏上了这个已探明煤炭地质储量15.6亿吨,可采储量6.79亿吨的刘庄煤矿,如果不是该矿大门口设有“国投新集刘庄煤矿”标识,记者还以为进了一个公园的大门,整个矿区绿树成阴,成片的草坪环绕着矿区的道路和建筑,穿过音乐喷泉进入矿区的六层主办公楼,一组组数据、一个个场面,无不让人感受到数字化煤矿春意盎然。

  矿井建设创七项第一

  据该矿矿长包正明介绍,刘庄煤矿2003年3月破土动工,建矿思路是“新、创、精、高”,按照技术装备现代化、矿井管理数字化、企业管理人文化、资源环境生态化、安全生产本质化的要求建矿,整个矿井建设创造了国内外“七项第一”。其一,井筒建设,在地质条件异常复杂的情况下,首创“冷冻、注浆、凿井”三平行作业新技术,缩短井筒工期30%,800米井筒建设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到底,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为国内同地质条件下建设矿井提供了一种新模式。其二,矸石提升,属国内首次研究并使用箕斗提升系统,较传统工艺提高效率2倍以上。其三,主井装备一流,主井塔高90.8米,可称为亚洲第一井塔,内置两套40t双箕斗,装备了德国西马格公司4.65×6电机内置塔式摩擦轮提升机,满足矿井800万吨提升要求。并首次实现了煤矿办公系统、矿井综合监控系统和互联网的综合集成,实现了地面对井下全部电气设备的集中监控和与矿井生产能力配套的选煤厂全部生产流程实现了计算机数字化控制等“七项第一”。

  调度中心为全国第一屏

  记者走进由42块67寸DLP大屏幕组成的调度监控中心,井下除掘进头以外的所有电气设备在这里一目了然。据介绍,在设计矿井时,就设计了井筒光缆共14根,总芯数超过了400芯,为实现在地面任何一个地方,对井下首采工作面的远程控制,提供了足够的数字通道;井下视频图像监控系统采用数字非压缩方式传输,保证了图像传输的高清晰度,这在华东地区煤炭行业也是屈指可数。整个矿区利用无线射频技术,职工考勤、门禁、消费、控电、控水实现了“一卡通”,为井下的主要工作人员配备了专用的“小灵通”,不但保障了井下工作人员和地面的联系,还兼有定位功能,如果井下发生意外,通过配发的“小灵通”能准确地对发生意外的部位进行定位,同时能随时监控发生意外部位的环境,为及时妥善的实施救援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键岗位电脑代替人

  国投新集公司刘庄煤矿根据煤矿井下和地面的实际情况,通过建立统一的传输控制平台,与远在40公里外的公司总部实行“零距离”对接,所有文件和报表均从局域网上传送。2003年初,刘庄煤矿开工建设后,引进并应用成熟的工业以太网技术,从井下到地面形成了100M工业控制环网,所有节点都采用高可靠性的德国赫斯曼交换机,保证了控制数据传输的可靠性;110KV变电所监控系统、井下中央变电所监控系统、采区变电所监控系统、大巷胶带机变电所、降温制冷站监控系统等24类60个子系统均可实现远程控制或监视,能在各种情况下准确、可靠、迅捷地做出反应,及时处理,协调各系统工作,达到实时监控的目的,极大地增强了指挥监控系统运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由于计算机精确的快速分析,帮助生产管理人员适时掌握生产安全情况,做到了地面主要生产车间和井下机电硐室无人值守。

  ·韧毅 石放·(晨报淮南专电)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